第37部分(第2/4 頁)
些長老們基本上不會有明確的反對意見,希望在我離開後,他們能遵守這個諾言。
然後我帶上120騎,暫別太昊族,開始返回貿易城。
現在,大元文明將擁有前所未有的人口資源,發展中不可逾越的一個瓶頸,將有可能在迎回風氏以後,得到圓滿的解決。
相信在迎回風氏之後,我元齊在太昊、少昊兩族內總有一席之地了吧!
第七十九章 … 風氏一族
木駝知道終於將要對萊夷作戰,一路上跑得極為歡騰,墨龍旗在他手中高高飄起。
但我還是得先去向盈伯說明我在太昊族接到的任務。
“既然難免衝突,我儘量約束其他部族,不要捲入萊夷與大元之爭——但元齊族長還記得對我的承諾麼?”沉默了許久,盈伯說道。
這個滑頭!說明了就是不讓此事又擴大為少昊與太昊之爭罷了。
“謹如兄長所言,元齊必信守承諾”我跪伏告別。
不過萊夷,我多殺你一個,不算得背信吧?
我在心裡對自己說。
回到貿易城,木駝緊急召集所有騎兵,讓我分配任務。
共計約600名騎兵中,我只打算帶走300名騎兵和400匹馬。
這是一次遠征,敵人有以逸待勞的優勢,我們也必須節省馬力,多出的100匹馬是供騎兵們輪流使用的。
當然所需要的物資也不少,總得有一些馬專作運輸之用吧。
大元三城留下了200匹馬和300名騎兵,主要工作已經轉變為開展海鹽運輸貿易。
因為除了秋收後才開建的“漢土城”,大元城、貿易城、有窮城都有足夠的防禦和生產能力,不需要再遠端運輸粟米和陶器了。
這使得我的機動能力大為增加,才得以抽出如此多的騎兵從事一次遠端奔襲。
十月30日,天剛拂曉,我率300騎站在宗廟門口的廣場上。木駝高舉墨龍旗,滿面紅光,連胯下的馬也不安份,不斷地躍起踏地。
我面對著墨龍旗,問所有騎兵:“萊夷殺我大元族人,毀我大元新城。這個仇要不要報?”
“要!”
“如今我大元族已經是太昊族的一員,萊夷將去攻擊太昊風氏族人,我們能不能答應?”
“不能!”
“大元萬歲!”
“大元萬歲!”
“出發!”
“出發!”
300騎如一道狂飈,跟在我和舉著墨龍旗的木駝身後,卷出貿易城,奔向北方的大草原。
記得上次萊夷人渡過了一條由南向北的河,並且是自西向東渡過的,為了避免在靠近入海口的位置被阻隔,過了莒族的區域後,我就選擇了略偏東北方向前進。
途中經過了不少小河。不知道哪一條是上次那條的源頭,但從大致方位看。應該是不需要再眼睜睜看著象兵過河了吧。
九天後,我們在一個小族那裡聽到了萊夷人的訊息。
據說一個有長鼻巨獸的強大部族和一個北方大族已經打了好久了,但並沒有哪一方覆亡的訊息傳來,看來戰鬥還在繼續。
從這個小族牧人所形容的距離來看,戰場離我們應該只有200公里左右,兩天內我們應該能到達。
木駝兩眼發光,要不是我勸阻,晚上他也想帶一隊戰士先行出發。
那可不行,大戰之前。重要的準備工作之一就是儲備馬力。
兩天後的早上,按距離估算,應該靠近戰場了。
我讓戰士們準備好弓箭。
50名戰士負責照看備用的戰馬,不用投入戰鬥,另有50名戰士作為偵察隊,分為十組。呈扇形向前方分出。
200名戰士作為主力,勻速向戰場靠攏。
兩個小時後。十個小組回來了三組,報告的都是共同的資訊。
在前方約10公里外,森林和草原的交界處就是戰場,但此時的戰場一片風平浪靜,雙方都沒有任何舉動。
在林中小心地推進約六公里後,將雲龍交給木駝,我隨偵察隊小心翼翼地靠近森林邊沿,向雙方的中線靠近。可以看到萊夷族人的戰象正在草地間的小河裡戲水。秋末的河水已經有一點寒意,但萊夷族戰象和戰士們似乎沒有什麼感覺。
草地上有被破壞的畜欄的痕跡,處在萊夷人的營地邊上,我猜測那是被破壞的風氏族人原來的基地。
在林中潛進了約4公里後,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