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分析屬於基礎分析,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主要有宏觀經濟走勢、經濟執行週期、經濟政策(包括財政和貨幣政策)、政治因素、國外經濟走勢、管理層動向等。這裡重點介紹宏觀經濟走勢和經濟執行週期與股市的聯絡。
1、宏觀經濟走勢。一國經濟走勢是對該國經濟總體上的一個判斷,主要是透過一系列的經濟指標來表現的。所以,透過對國內宏觀經濟走勢的分析,也就是對這些指標的分析和把握,可以對經濟形勢作出判斷,進而對股市大勢作出推測。
首先,如果國家(甚至世界)經濟健康穩步發展、宏觀經濟形勢向好,股市一般也會不斷攀升走牛,股市投資者透過參與股市投資進而可以獲得滿意的投資回報。我國1993年至1995年三年間,為了治理經濟過熱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國家曾實行治理整頓和經濟緊縮政策,股市也因此走過了長達3年之久的大熊市。1994年7月,上證綜合指數曾創下333點歷史低點,深證綜合指數也創下97點的歷史低點,眾多股市投資者損失巨大。而從2004年以來,我國經濟體制變革的巨大動力推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合理,金融機構改革卓有成效,人民幣人民幣持續升值,綜合國力迅速提高,由此釀造了2006年以來中國股市的一波大牛市。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明確的結論,即股市投資者必須關注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並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判斷股市大勢,決定操作策略。
2、經濟執行週期。經濟執行週期對股市走勢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經濟的週期性波動是引起股市波動的本原,股市的波動是經濟波動的一個體現,兩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當經濟開始走出低谷時,批發商和零售商逐步擴大商品的購買,增加存貨,生產企業因為產品的銷路擴大,開始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固定資產投資,補充流動資金,生產企業對於各種生產要素的需要量也隨之增加,這就引起利率、工資、就業水平、收入的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也從過分悲觀的預期中走出來,重新參與股市投資,生產和銷售的好轉也支援了股價的上升。這時參與股市投資,就可取得較高的投資回報。
如果能準確地預測經濟週期,掌握好節奏,比其他人先行一步實施投資計劃,正確駕馭經濟週期,投資成功的可能性便會大大提高。市場經濟執行的週期呈現復甦——繁榮——危機——蕭條——復甦的迴圈,股票市場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會對整個社會經濟走勢作出某種程度的提前反應。在經濟復甦開始時,人們對未來經濟形勢抱有良好的預期,因此對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有良好的預期,於是,“先知先覺”的投資者開始果斷買入股票,隨著大批投資者的踴躍購買,大勢自然看好。當經濟走向繁榮時,更多的投資者認識到良好的經濟走勢已經十分明顯,特別是上市公司的經營形勢和經營業績也已好轉,利潤增加,投資者完全認同,此時股市則可能提前達到牛市的頂峰階段。當經濟繁榮接近頂峰時,那些“先知先覺”的投資者首先意識到經濟繁榮已達頂端,隨之而來的將是經濟的降溫,於是開始撤離股市,隨著經濟形勢逆轉的徵兆日益明顯,更多的投資者也跟著撤離,往往這個時候大勢也就提前結束。
(三)、國際經濟形勢影響股市變動
當今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絡以及股票市場的互動性大大加強。從“有形貿易”到“無形貿易”,從“資金流”到“資訊流”,各國經濟的彼此交流增強。尤其是在以資訊科技為特徵的“知識經濟”興起的背景下,通訊成本乃至整個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各國包括金融市場在內的各種市場紛紛對外開放,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發展得異常迅速,因此,一國國內經濟受國外經濟影響已是十分明顯。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一章 如何看大勢(4)
比如,1998年,發源於東南亞的亞洲金融危機蔓延至日、韓,並影響到全球經濟的發展速度,東南亞貨幣貶值造成美國第二季度鉅額的貿易逆差和經濟增長放緩(從一季度的54%降為18%)。由於我國金融市場相對封閉,國際金融危機沒有直接對我國股市造成重大的衝擊。但是,由於全球資訊的快速傳導,使我國投資者在心理上產生恐慌情緒,對我國股市的走勢也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如1998年1月13日穩步盤升的A股市場出現恐慌性下跌(跌幅一度達9.5%),即與12日百富勤宣佈清盤破產和港股暴跌有關。又如6月中旬,在日元兌美元匯率繼續大幅下挫,並引發東南亞各國匯市與股市大跌的情況下,我國股市利好訊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