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主力莊家卻借三大政策的利好刺激,突然殺了一個回馬槍,逆市狂升。333點成了一個歷史性的空頭大陷阱。那些斬倉離場的股民,落入了莊家精心設計的大圈套之中。
第一章 如何看大勢(17)
空頭市場和空頭陷阱最難區分。如果對大市把握不準,錯把空頭市場當作空頭陷阱,或反之,則均會在實際操作中招致損失。那麼,散戶如何去判別空頭陷阱呢?識別空頭陷阱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一般是看低位成交量的大小。當股指(或者股價)跌到一定的低點時,如果此時成交量萎縮,股指(或者股價)雖有反彈但仍衝不破阻力線的話,基本上可確認為是一個空頭市場;如果低位成交量明顯放大,股指(或者股價)在成交量的配合下衝破阻力線後繼續上揚,此種情形可確認為是一個空頭陷阱。股指(或者股價)到達一個新的低點時,看起來像是繼續著趨勢的訊號。在一般的情況下,它照著比較規則的趨勢演變的方向繼續往前行進。而股指(或者股價)突破至新的低點,更表現出該趨勢會維持下去。然而此時一個突然的反轉或陷阱隨時可能出現。因此,投資者應隨機應變,採取靈活應對的策略。
作為投資者,如果分不清多頭市場與“多頭陷阱”、空頭市場與“空頭陷阱”的區別,則要麼是跌入陷阱,要麼是坐失良機。我們說要順勢而為,首先就要看清到底是多頭市場還是“多頭陷阱”,是空頭市場還是“空頭陷阱”,絕對不能混淆。因為在多頭市場或者“空頭陷阱”裡做空,在空頭市場或者“多頭陷阱”裡做多,都屬逆勢而為,不是高位套牢,就是坐失良機。
(五)、根據大勢把握買賣時機
我們說炒股要踩準股市節拍,其實質就是要把握市場時機,也就是在低位買進股票與在高位丟擲股票的時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賺到差價,獲取利潤。這個道理可以說所有的股民都知道,但在具體操作時卻大都難以做到,究其原因,就是我們不知道哪是低位,哪是高位,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不知道哪是買進股票的時機,哪是丟擲股票的時機。股市中決定勝負盈虧的最關鍵因素,就是市場時機的把握。炒股高手高就高在能敏銳地發現股市底部並大膽建倉,能準確預測股市頂部並提前撤退;而股市輸家輸就輸在追漲殺跌,高進低出上。
許多人都知道世界股王巴菲特是選股高手,實際上他在市場時機的把握上更有其過人之處。20世紀60年代是美國股市牛氣沖天的時代,整個華爾街進入了一段瘋狂的投機時代。隨著投資者們對短期利益的追逐,股指不斷創出新高,尤其是電子類股票、科技類股票突飛猛漲。在樂觀的預期下,絕大多數投資者對再高的股價都不害怕了,把套牢的恐懼忘得精光。面對連創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卻逐漸不安起來,因為他已敏銳地感受到,股市瘋狂炒作的時候,往往就是股災即將發生的時候。雖然當時只要追逐市場,不動任何腦筋就會變得越來越富有,但是巴菲特卻認為即將來臨的股市風險遠遠大於投機的收益。他開始有步驟地從股市撤退。1969年5月,巴菲特做了一件非同尋常的事——當市場正在牛市的高潮中時,他卻堅定不移地退出了市場。當時許多人嘲笑他是膽小鬼,他的合夥人也辱罵他是大傻瓜。但僅僅是1個月後,巴菲特隱退的決定被證明是最英明的了。1969年6月,股市飛流直下,股價狂瀉,一輪股災由此發生。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每一種股票都比1969年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許多投資者賠得精光,債臺高築者有之,跳樓自殺者有之,而巴菲特卻倖免於難。
20世紀70年代早期到中期,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之中。尤其是1974年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11%,出現了連30年代都沒見過的新症狀: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惡化的經濟形勢使投資者陷入極度恐慌之中,市場上人氣低落,股票像熟透的水果從高空中墜落。而此時巴菲特的反應卻很獨特,他說,“當別人害怕時,你要變得貪婪”。就在人們都逃到圈外觀望的時候,巴菲特卻一步一步回到股市中來了。他在一個月內買下了9%的《盛頓郵報》的股票,賣給他股票的人們把他們價值4億美元的資產以8000萬美元賣給了巴菲特,他們之所以願意如此,是因為電訊業股票已在下跌,投資者們都拋之惟恐不及。同年,巴菲特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購回了伯克希爾的股票,從而鞏固了自己的統治權。這些股票後來為巴菲特創造了無盡的財富,最終將巴菲特推上世界首富的寶座。
第一章 如何看大勢(18)
由此可見,把握市場時機是多麼的至關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