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鐵娘子。尼基弗魯斯剛挑起反旗,就被嫂子*了。伊琳娜趁熱打鐵,把丈夫的幾個兄弟,以及他們的追隨者全部下放修道院。
欺負孤兒寡母的並不只有尼基弗魯斯一人,正所謂主少國疑,誰都想趁機搞點陰謀。
西西里總督埃爾皮迪奧斯(Elpidios)就是這樣一位人物,鐵娘子依舊是鐵娘子,伊琳娜派艦隊光臨西西里島沿海,埃爾皮迪奧斯敗逃非洲。
肅清國內反對勢力,伊琳娜又把魔掌伸向保加利亞,拜占庭軍發動多次對色雷斯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進攻,以慘重代價奪取了不少領地。
當年伊琳娜表面放棄聖像崇拜,暗地裡卻一直策劃恢復教會的地位。
儘管利奧四世和伊琳娜不再有床第之歡,但是有一點必須承認,伊琳娜對丈夫的影響極為深遠。雖然拜占庭仍奉行聖像破壞政策,卻已經停止了對修道士的*。這給修道士們喘息之機,聖像崇拜的極端派又恢復了實力。
787年,東正教會在尼西亞(Nicaea;今土耳其的伊茲密爾)召開第七次全體宗教會議,在伊琳娜授意下,正式恢復聖像崇拜,東正教會與羅馬教會也再度聯合起來。
伊琳娜採取與羅馬教會修好的政策並沒能避免拜占庭與法蘭克之間的戰爭,在法蘭克軍強大的攻勢下,克羅埃西亞的伊斯特利亞、義大利的貝內文託相繼陷落。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君士坦丁六世漸漸長大,開始對伊琳娜垂簾聽政有所不滿。
790年,君士坦丁六世想發動政變,推翻這個西太后。可惜他的命運和光緒皇帝一樣,計劃被母后識破並粉碎。伊琳娜向全國發出詔命,宣佈自己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位置排在兒子之前。
沒想到,反對聖像崇拜的亞美尼亞衛隊發動起義,反對伊琳娜。整個小亞細亞捲入起義狂潮,反叛之聲此起彼伏。
最後,伊琳娜被推翻,君士坦丁六世被擁立為帝國的唯一皇帝。人心不足蛇吞象,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伊琳娜被迫離開皇宮。
【兵敗】
792年1月,在伊琳娜同黨的勸說下,心軟的君士坦丁六世恢復了她女皇稱號,也恢復了母子共治制度。當然,皇帝的位置排在女皇之前。
婦人之仁只能招來殺身大禍,伊琳娜可不是省油的燈,她再次籌劃陰謀,尋機推翻兒子。
機會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擠一擠,總會有的,伊琳娜等待的時機發生在同年7月。
君士坦丁六世再起大兵*保加利亞,他放棄曾兩次出擊的斯特拉馬山谷,改從君士坦丁堡向西進軍,直抵馬爾凱拉。
保加利亞可汗卡爾達姆(Kardam)吃了一驚,沒想到君士坦丁六世這小子竟然出其不意地進攻西部邊境,他立刻將集結在東部防守的軍隊調往西部。
馬爾凱拉的北部有一處山谷,谷內森林茂密,還有一個被樹林包圍的沼澤地。
君士坦丁六世有些傻眼,他不是個帥才,為了在哪個地方安營紮寨就爭論了好幾天。幾個受他寵信的大臣建議軍隊在沼澤地的南面紮營,君士坦丁六世點點頭,就照你們說的辦。
保加利亞軍早就已經埋伏好了,就在君士坦丁六世為在哪裡下寨猶豫不決的時候,保加利亞的重兵已經從東部邊境如風似火地趕到戰場。
沼澤地南部比較開闊,在那裡安營的拜占庭軍正好暴露在保加利亞人的視野之下。保加利亞軍在沼澤地的北面和西面紮寨,比較隱蔽,這令拜占庭軍對他們的行動一無所知。
拜占庭的四個軍團開始進攻,向保加利亞軍駐紮的森林和沼澤地氣勢洶洶地衝了過去。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拜占庭軍剛殺入叢林,便遭到敵人從北、西兩個方向的反擊。一片片飛箭呼嘯而過,拜占庭士兵應聲倒地再也沒站起來的基本佔了一半。另一半更是慘了,衝著衝著,不知怎麼地就被一個繩套套翻在地,像被拖死狗一樣拖到林子深處,“啊!”一聲慘叫,一命嗚呼了。
這種繩套是一種絆馬索,保加利亞人的專利,其實就是在一根長杆子頭上綁上一根繩套,有點類似蒙古族用來套馬的那種長杆。結構挺簡單,卻很適用,人不用露頭就可以把死狗從遠處拖過來。
君士坦丁六世蒙了,隱隱約約看到士兵在樹林裡亂成一片,他知道不好,扔了手下就往回跑。沒了領導,拜占庭軍就像決了堤的河水,潰不成形。
保加利亞大獲全勝,就連君士坦丁六世的幾個近臣和將領也成了俘虜,說不定還有那幾個給皇帝出餿主意的傢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