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無意義,反而鬧得損兵折將,得不償失。
於是,他作出妥協,與羅夫簽訂《聖…克萊爾…埃普特條約》(Treaty of Saint…Clair…sur…Epte),把諾曼底劃歸羅夫作為其采邑。
912年,諾曼底公國成立,首府在魯昂(Rouen;今法國魯昂)。
作為回報,羅夫歸依天主教,娶法蘭克貴婦為妻,誓死效忠查理,負責抵擋北歐海盜的入侵。
這個“以夷制夷”的策略看上去挺不錯,可是它的隱患卻不小。諾曼底公國名義上是西法蘭克的附庸,實際上西法蘭克很難領導它。它就像捆綁在西法蘭克腰間的定時炸彈,不高興了就會拉響爆炸。
羅夫給部下帶了個好頭,居住在諾曼底的丹麥海盜大部分都娶了法蘭克女人,北歐的語言和生活習慣在諾曼底逐漸消失,他們在老婆們的一再督促下,開始變得乾淨起來,經常洗個澡,讓身體不再散發令法蘭克女人們無法忍受的怪味。
隨後的諾曼底公國統治者不再要求後代學習北歐文化,而更重視學習法語。對他們來說,熟練掌握法語非常重要,即使對北歐一無所知也無所謂。
慢慢的,諾曼人被法蘭克人同化,與維京人的差別越來越大,幾乎很難再把他們聯絡在一起。
順便說一下,後來滅亡韋塞克斯王朝的是諾曼底公國的好兒子、步行者羅夫的直系後代——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關於這段歷史,咱們後面再講。
【瑞典海盜】
就在丹麥海盜和挪威海盜在西歐進行擴張的時候,瑞典海盜長途跋涉,不遠萬里地向東擴充套件,他們從波羅的海出發,把勢力一直伸向黑海和君士坦丁堡。
定居歐洲東部和東南部的斯拉夫人分為南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東斯拉夫人。
南斯拉夫人後來演化成今天的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馬其頓人、斯洛維尼亞人、波斯尼亞人和黑山人。
西斯拉夫人成為今天的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索布人。
東斯拉夫人包括今天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
居住在今天俄羅斯一帶的羅斯人(Rus)不僅和拜占庭帝國有密切來往,還和*帝國有聯絡,而正是*的白銀成為誘使瑞典海盜東進的禍根。
瑞典人不僅是海上掠奪者,更是高明的貿易者。
瑞典海盜在俄羅斯進行瘋狂掠奪,他們把抓獲的俘虜當作奴隸,運到國內的商業城市比爾卡(靠近今斯德哥爾摩)進行奴隸交易。
瑞典人誤以為羅斯人是斯拉夫人,慢慢的,“斯拉夫”(Sl*)一單詞逐漸演變成另一個單詞“奴隸”(Sl*e),可見當時從俄羅斯運來的奴隸數量之多。
海外掠獲的奴隸大多賣給了*商人,用來交換白銀,比爾卡逐漸發展成繁榮富饒的商業城市。
丹麥人和挪威人也採用同樣手段,一手拿長矛,一手拿算盤,丹麥的海澤比、挪威的凱於龐都是當時發展起來的著名商業城市。
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商業港口城市,海面上盡是裝滿戰利品和奴隸的長船,駛出港口的商船則滿載半島上的土特產品,如毛皮和海象牙等。
瑞典國王很會吸引外資,他派專員負責地方法規,用法律保護前來作買賣的各國商人。在那裡,外國商人真正能享受到人人平等的待遇,這在一個國家發展對外經濟上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當然,比爾卡等地膨脹為商業中心和文明城市的背後,是一幕幕慘絕人寰的屠殺和掠奪,發展的基礎是黑暗的奴隸買賣,城市的地基裡埋的是累累白骨。
瑞典海盜深入俄羅斯腹地有兩條路可走:
一、 沿第聶伯河向南,抵達黑海,這條路可以通往君士坦丁堡;
二、 順伏爾加河南下,到達裡海,此路可通*世界。
要到達第聶伯河和伏爾加河,瑞典海盜必須橫渡波羅的海,然後再經陸路前進。
瑞典海盜相當聰明,他們特意製造了一種短小的獨木舟,在上面插一面小帆,既可以輕快自如地航行,又可以方便地在陸地上搬運,這是一個很實用的發明。
很多瑞典海盜在俄羅斯定居下來,統治當地的羅斯人和斯拉夫人。
據史料記載,這些海盜身材魁梧,腰間插著短刀或利斧,頭髮金黃,就連眉毛都是金黃色的。
和諾曼人相比,當時的瑞典人相當野蠻,他們不經常洗澡,渾身散發著一股怪味。
君士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