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這段話中值得注意的亮點是,蓋茨先生公開提到了新型疫苗可作為一種降低世界人口的方法。蓋茨先生輕鬆愉快地提出了要減少地球上9億~億的人口。
蓋茨先生帶給我們的第一個疑問是,疫苗與降低世界人口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呢?
暫且先保留著這個疑問,不妨再看看慈善家蓋茨的其他善舉。
2009年10月15日,蓋茨基金會宣佈,向非洲綠色革命聯盟捐款億美元。
非洲綠色革命聯盟成立於2006年9月,由蓋茨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基金會提供資助。2008年英國的國際開發署加入資助。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任非洲綠色革命聯盟主席。據稱,該聯盟的使命是在非洲推行新的綠色革命,其核心是生物技術種子。
蓋茨先生帶給我們的第二個疑問是,這個神奇的生物技術種子是怎麼回事?
2008年3月,挪威首相斯圖爾滕貝格出席了挪威斯瓦爾巴德全球種子庫成立儀式,並稱該種子庫是諾亞方舟。參加儀式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先生稱該種子庫為冷凍的伊甸園。(詳見http://news。sina。/w/2008…02…27/073313482522s。shtml。)
距北極點約1000公里的斯瓦爾巴德種子庫是一個120米長的岩石隧道,位於一座砂岩山下大約400英尺的地方。據稱,成立該種子庫的目的是保護農作物的多樣性。
斯瓦爾巴德種子庫,或稱世界末日種子庫的投資者包括:蓋茨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孟山都公司、先正達基金會和挪威政府。
大家都知道,諾亞方舟是為了對付大洪水而建造的。蓋茨先生帶給我們的第三個疑問是,這些非富即貴的先知們看到了什麼樣的洪水使其動手修建了這個斯瓦爾巴德方舟呢?他們所看到的這場洪水,將由誰來製造呢?
比爾·蓋茨先生退休以後變成了慈善家,他真的比以前過得更充實了,現在他關心的是人口問題和疫苗研製,同時他還是轉基因種子的積極推廣者,而且他還出錢參與修建了種子的“諾亞方舟”。
上述這三個問題有沒有聯絡?僅僅是慈善家的善舉?背後有沒有別的故事?在繼續閱讀之前,您自己對這些問題有些什麼看法?
轉基因是個什麼玩意(1)
基因是生物體的遺傳功能單位,它在細胞核染色體上佔據特定的位置,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基因本質上是一種化學物質,叫做脫氧核糖核酸(DNA),DNA經常是兩條呈螺旋狀盤繞的長鏈聚合體,俗稱“DNA雙螺旋結構”。DNA長鏈聚合體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它由鹼基、脫氧核糖以及磷酸根組成。一個生物體全部的基因都散佈在DNA長鏈上,一個基因在DNA鏈上的跨度從幾百對脫氧核苷酸(或直接用鹼基對,簡稱bp)到幾百萬個鹼基對,統計結果表明每個基因的平均長度為3000bp。人類的DNA總長度為億鹼基對,而全部萬多個基因佔DNA長鏈長度不足2%,而且成簇分佈。其餘98%的DNA序列被認為沒有編碼功能。
基因組一般指某種生物體細胞核內染色體和核外線粒體或葉綠體上所有DNA的綜合。所謂基因組DNA全序列測定,就是把A(腺嘌呤)、G(鳥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四種核苷酸的排列次序逐個弄清楚。以人類基因組為例,如果把人類基因組序列印成書,每頁1萬個字母,這本書將超過30萬頁。而科學家們能夠看懂的只是某些零散的句子和段落,不足全書內容的萬分之一。
轉基因植物的培育過程
植物轉基因技術是透過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將從動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分離的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組中,使之正確表達和穩定遺傳並且賦予受體植物預期性狀的一種生物技術方法。透過植物轉基因技術,一些來自於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基因(將來甚至可能包括人造基因)已被轉化到農作物中以改良現有的農作物和培育新的農作物品種。以DNA重組技術為基礎的植物轉基因技術極大地擴充套件了基因資訊的來源,打破了遠緣物種間自身保持遺傳穩定性的屏障。
目標基因,也就是所研究的基因物件通常被稱為“靶基因”,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基因資料庫2006年公佈的資料,靶基因數量達300多萬種。
目前已經有多種方法把外源基因匯入植物,但是,從技術上說,人類還無法將轉基因整合到指定的位置上,即無法做到定點整合,其後果是引起受體生物內源D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