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畝唐詿�睢��簿褪淺セ蠱諳拊諞荒暌閱詰拇�罨故譴鐧攪嗽�150億馬克。這些貸款大部分來自美國的金融機構,它們已經在股市崩潰中很受傷了,再也無法延長這些貸款的期限了,這也就突然產生了龐大的額外的資金需要量。來自紐約和倫敦的撤消貸款通知越來越頻繁地到達德國。
然而這並不只是德國的命運,為了確保自身的利益不被損害,各地的銀行也都在抽回其在國外的貸款。各大銀行之間互相借錢是常有的事情,A銀行貸款給B銀行,B銀行又轉手貸給C銀行,C銀行再把它貸給D銀行。A銀行向B銀行討債就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所有銀行都在到處催討貸款,又被別的銀行要求還錢,終於,那些資金鍊條最薄弱的銀行開始扛不住了。
1930年底,巴黎的烏斯特里銀行宣佈破產。很多借錢給烏斯特里銀行的巴黎的銀行發現自己的貸款打了水漂,連忙撤回在倫敦銀行的存款來填補這個黑洞。然後,倫敦的銀行一看自己的錢被法國人取走了,就向柏林的銀行發出了通知:對不起,沒錢貸款給你們了。
德國的銀行體系在1931年特別脆弱,有兩個原因:
第一,由於德國資金嚴重缺乏,德國的銀行大都是從外國借錢來放貸的。它們從國外銀行借入短期貸款,然後作為長期貸款貸給工業或農業企業。他們的負債率太高,一旦無法借到新的短期貸款,或者外國銀行抽回貸款,就會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第二,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大銀行卻迫於大股東的壓力,大舉買回了它們自己的股票,從而維護股價平穩,減少大股東們的損失。1931年夏天,達姆施塔特國民銀行已經擁有了47%的股本。
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回購股票讓大股東賺了錢,卻嚴重危害了銀行的資金安全。因為,銀行購回自己的股票必然會用掉一部分流動資金。流動資金外流會對銀行——特別是在經濟衰退的時期——造成沉重的打擊。
。←蟲工←木橋 書←吧←
第37節:第四章 大崩潰(10)
不過,最先出問題的大銀行不是德國的銀行,而是奧地利信貸銀行。
奧地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德國領土中強制分離出來的,因此它也算是戰敗國。只是由於它的戰略意義很小,享受不到多少來自英國和美國的資金援助,因此它的情況比德國更糟糕。
奧地利信貸銀行的控制者,就是在《貨幣戰爭》一書中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這個家族曾經顯赫一時,但戰爭擊垮了德國,這個依靠德國軍國主義力量發家的金融集團也跟著垮掉。奧地利信貸銀行在戰勝國——主要是法國的壓力下遭到了多次整頓,嚴重削弱了它的實力。
1931年5月11日,奧地利信貸銀行宣佈:由於法國抽回投入的資本,自己已經喪失了清償能力。這在人們中間引起的恐慌超過了任何一次股市崩潰——因為股市投資者至少知道炒股總是有虧有賺,但人們很難接受存在銀行裡的存款會突然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人們蜂擁到銀行門口,希望取回自己的存款,但越是這樣,奧地利的銀行系統就崩潰得越快。
5月底,奧地利的金融危機波及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波蘭和德國等國,這些國家也出現了銀行擠兌現象。
由於歷史和地理上的關係,德國和奧地利的金融結構聯絡密切,相互之間資金往來頻繁,所以在奧地利信貸銀行破產所引發的各家銀行清算國外資產的高潮中,德國首當其衝,成為第一個犧牲品。
德國馬克變得非常脆弱,德意志銀行在一週內失去了2億馬克的外匯儲備,柏林銀行也在6、7月間發生擠兌現象,被提出2億馬克的存款。但問題最嚴重的還是德國第二大私人銀行——達姆施塔特國民銀行,它在資金緊張的時候去回購自家股票的愚蠢行為受到了懲罰。那些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不顧銀行利益的大股東們發現,股票下跌只是讓他們的財富縮水,而回購股票則可能讓他們的財富徹底消失——因為銀行會因此倒閉。
1931年7月初,這家銀行大約30萬名客戶就已經意識到他們的銀行有點不對頭了。事實上外國儲戶當時正在撤回他們在德國各家銀行的存款。1931年7月13日,柏林政府釋出了一則公告,公告上寫道:“儘管作了一切努力,德國第二大私人銀行已無清償能力!”
隨後,其他銀行、儲蓄銀行和證券交易所休市3周。當銀行重新開啟營業視窗的時候,害怕失去存款的儲戶蜂擁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