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機會很少,大家都很貧窮,除了旅遊,幾乎就沒有其他謀生之道。對百姓來說,哪個國家的遊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工作、有錢、能養家。我家裡有四個兄弟,三個姐妹,除了弟弟在讀書,其他人都出來做事情了……”
雖然緬甸人長期受佛教思想薰陶,忍耐性極強,並沒有太多的怨言,但是一想到不能讀書,少年燦爛的笑臉也黯淡了下來。他說,他現在在努力學英語,不希望像外他父親一樣,到老了還在趕馬車。也許,這也是大多數緬甸人的願望吧,國家富強,生活安康,人生才有希望!
馬車一路晃盪,走在窄小的土路上,星羅棋佈的寺廟從兩旁閃過,令人目不暇接。遠處,熱氣氤氳裡,點綴著座座佛塔的山巒,如海市蜃樓般不可捉摸。
路上不時見到嫋嫋娜娜悠然徐走的女子,她們的腰上圍著色彩斑斕的紗籠,臉上塗著黃色香楝木粉,頭上頂著籮筐物品,赤著雙腳,見了我們,就淺淺一笑,友好、內斂。那些窈窕女子,漫不經意地從眼前飄過,長及腳踝的長裙裹出柔圓的臀部,修長的雙腿在裙下若隱若現,隱約顯出誘人的風情,讓人忍不住浮想聯翩。
寺廟門口有很多小攤販,擺賣著各種民族特色的物品,也有當場作畫、製陶、編織的手工藝人。寺廟裡,是或坐或立或臥的大佛,微笑、端坐、寂靜。一些小小的佛塔,穿過門洞進去,是畫滿整面牆壁的壁畫,描繪著過往的種種生活或是歷史神話。
還有一些殘垣斷壁,在夕陽下巋然屹立。
寺廟裡來去的每個人都赤著腳,臉上平和、單純,在或殘敗或輝煌的佛塔內鑽進鑽出,彷彿是在簡單的生活與來世的榮光中來回穿梭。
親眼看到蒲甘這樣的古蹟遺址,忍不住一路驚歎:是一種怎樣的力量和魄力,成就了永遠的偉大?
眼看著即將日落西山,我們趕到看日落的最佳地點:瑞山都塔。到達門口的時候,大路人馬陸陸續續地從四面八方聚了過來,即使是淡季,看起來也熱鬧非凡。
在塔邊徘徊的時候,過來一少年,他猶豫地指指我新買的紗籠說:“Hi,你的紗籠沒穿好,會掉下來的。”
緬甸的紗籠是那種一片展開來非常大的桶狀布的裙裝,女人的通常是素花;男人的是條狀或者粗細各異的格子。
他靦腆地笑著告訴我,紗籠的穿法很有技巧,女人的穿法是向左折過去繞一大圈回中間掖入腰間,男人則直接在腹部打結,一邊說一邊示範給我看。
第三章 純淨的生活,人生就是一場旅行 緬甸…
緬甸人不論男女從小就穿紗籠,自然隨便一繞就行,而我穿上顯得鬆鬆垮垮,不小心就會春光外洩了。我感激地按照他的指點重新穿了一下,果然好多了。
人越來越多,我趕快手腳並用地爬上平臺,去佔據有利地形。臺階很陡,我小心地扶著欄杆爬到最高層,找了個地方面朝西面坐下。沒想到等了許久,卻失望地發現是個陰天,逐漸消逝的光線只是把遠近大小的佛塔留了個剪影,太陽就已經悄悄地落下去了。
不知是誰說的,旅行就是遺憾的藝術!好吧,帶著些許遺憾離去,也給我們一個再來一次的藉口。
3.茵萊,旅行即生活
如果誰告訴你揹包路上全是樂趣,那他不是在誆你,就一定是從沒有上過路。
緬甸的車都是日本淘汰的二手車,又舊又髒,最糟糕的是座位太軟,對我這樣的腰椎病患者來說不啻一場災難。狹小的車廂,各種各樣的氣味和噪聲,還有酷熱,如怪獸般咬噬著你的意志。
那麼多人擠成一團,轉個身都不行,路上還不時有人上上下下,到最後連車門口都掛了好幾個人,甚至車頂上也坐了人,整個就一雜耍表演。每次下車吃飯,再坐回去的時候我都很擔心,不知道那麼多人能不能重新塞回去。
蒲甘到東枝(撣邦首府)不超過200公里的路程,要從依洛瓦底江谷地爬升到海拔一千多米的撣邦高原。公路是窄窄的單行道,路邊時而是懸崖峭壁,時而又是陡峭的山坡,每次會車或是有人上下車(門在左面,卻是靠右行駛,所以等於是在馬路中間上下車的)都是驚心動魄的場面,老是讓人替他們捏著一把汗。
一路上坑坑窪窪的,塵土飛揚,路邊的植物也蓋滿了塵土,在烈日下耷拉著腦袋。而我在熾熱的空氣裡蒙著面巾,簡直要窒息過去。到了終點時,一抖面巾,居然揚出一片灰濛濛的塵土!
緬甸的很多景點,都是要求遊客在村口就直接買票,進去以後則隨你亂走亂逛。
茵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