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楊樹走,就可以走出諸葛坳的了。”
公子道:“原來是這樣,那天色已黑了,大哥你怎麼認樹?”
杜千笑道:“你不見和我一起來的狗嗎?有了阿黃帶路,就是瞎子也不怕。”
公子大笑道:“看我轉糊塗了。”
二人說著走過一段路,便見遠處有火光人影。
杜千指著遠處道:“那些人都是來找公子的吧?”
公子道:“應該是我的伴當吧。”遂打馬向前,大聲叫道:“我在這裡。”
那公子的七、八個從人正焦急萬分,忽見公子從林子裡跑出來,都歡喜嚷道:“好了,大官人找著了。”
公子笑道:“我追那中箭的兔子,進了林子迷了路,幸虧見到這位大哥,帶我走出這個樹林,原來這裡叫諸葛坳。”又笑著對杜千說道:“我姓柴名進,是滄州橫海郡人氏,綽號小旋風。”
杜千藉著火光仔細打量了一下馬上的大官人,只見他面容俊秀,臉色慈和,雙眉入鬢,目若朗星,齒白唇紅,錦衣玉帶,好一表人才!杜千不禁暗暗喝彩。
柴進從人中夾雜一個書生模樣的人,手持摺扇,一身白衣,垂手立在一旁。
柴進奇道:“這位公子是何人?有事要找柴進嗎?”
書生道:“小生姓王名倫,本地小王莊人氏,綽號白衣秀士,適才路逢貴介,他們正急於尋找大官人,只可惜小生雖知諸葛坳難走,但從未進過諸葛坳,故爾正與貴介商議如何進坳尋找大官人,幸喜大官人無恙出來。”
柴進笑道:“哦,有勞費心了,柴某在此多謝。”
王倫陪笑道:“不客氣。”
柴進又對杜千道:“這位兄弟尊姓大名、何方人氏?”
杜千抱拳道:“小人姓杜名千,本地人氏,因家貧父親多病,借下債只好替人幫傭償還。”
柴進道:“哦,杜兄弟還是個孝子,失敬失敬!”
杜千道:“人貧不能志短,沒奈何只好老老實實做一年,明年再作打算吧。”
柴進叫從人取二十兩銀來,捧給杜千道:“杜兄弟,區區二十兩銀作見面禮,不成敬意。”
杜千斬釘截鐵地推辭道:“大官人請勿介意,杜千雖窮,且本領低微,但家有遺訓,卻是不受贈銀的!”
柴進道:“敬佩!杜兄弟這個朋友,柴進交定了,兄弟明年幫傭期屆滿,是必來滄州一行,柴進倒履相迎。”
杜千道:“如有便當,自應拜訪大官人的。”
柴進道:“一言為定。誒,對了,杜兄弟是要趕回沂州南橋鎮吧?我們也順路的,又有備用馬匹,不如一起騎馬回去,省點腳力也快點呢。杜兄弟意下如何?”
杜千道:“若如此,杜某恭敬不如從命。打撓大官人了。”
柴進道:“客氣了,王公子也是同路的嗎?如果是的話,一同趁月色明亮騎馬做伴吧。”
王倫道:“好,王某求之不得呢。”
柴進的從人牽來兩匹健馬,王倫、杜千攀鞍上馬,三人並轡而行,邊走邊聊。
一路上,杜千方才得知,這位二十多歲姓柴的大官人,原來正是大周柴世宗的嫡派子孫,因陳橋讓位之功,太祖武德皇帝賜與丹書鐵券,世襲罔替。到了這柴進,專一愛好結交天下英雄好漢,也喜歡遊山玩水、打獵騎射。柴進這次來沂州,是來山東給姑母祝壽的,在沂水蒙山玩了個夠,已準備明日回滄州了,誰知臨走前一天,在這裡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因此,十分高興,話也說得特別多。他詳細問了杜千和王倫所學的本領,知道杜千雖也學過拳腳,刀槍棍棒都耍得幾套,而本領一般,尤喜為人耿直老實,忠肝義膽的;王倫則頗有文才,春闈院試中了舉人,正準備應今年秋闈,這次去南橋鎮也是想在那裡讀書會友,以期秋日一展胸中所學;他也曾學過武術,以用劍為主,可說是文武兼修吧。一說到應考科舉,王倫竟滔滔不絕的,但也幾乎沒有杜千的事了。
柴進道:“現在科場改了三年一試,機會也就少了。”
王倫道:“舉子十年寒窗苦讀,唯望換回一朝金榜題名。若憑實力應試,我倒不懼他,最怕有人背後做手腳,那即使你有通天本領,也是無從施展的。”
柴進道:“那也是。為應今年秋闈,王公子將如何打算?”
王倫道:“南橋學子中有七人聞名遐邇,被譽為‘南橋七子’,區區不才,正是七子之首。小生這次往鎮上去,正想將一間祖屋改作七子雅聚的書房,便可與本地學子一起切磋交流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