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3/4 頁)
制,段氏豈有今日之禍?不過施主的出現,給段氏一個重生的希望,正所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但望施主別忘昨日對凌風的承諾。”
凌雲點點頭,正色道:“大師放心,雖然段譽對不起我們母子,但是凌風哥哥、大理百姓卻對晚輩一片丹心。怎麼說大理都是我的根,斷不會將大理置於他人之手。如今只不過改頭換面,名聲上屬於外人統治罷了。”
枯榮大師欣然一笑,道:“施主有此一語,老納放心矣!”突然,他又道:“施主這些年一直流浪奔波麼?”
凌雲坐在蒲團上,將這些年的遭遇略述一遍,待聽得他迭逢奇遇,練就神功。枯榮驚喜他的際遇之餘,說道:“施主所習盡是旁人之寶,自己之寶卻還未得。”
凌雲笑道:“我幼遭大亂,若非延慶爺爺相救,早化黃土。離開大理,一直在大宋江南安住。爺爺厚愛晚輩,畢生所學盡然相授毫不藏私,家傳‘一陽指’已盡得真傳。”
枯榮大師嘆道:“延慶乃我親侄,前些年他入魔,與大理作對。晚年得享天倫之樂,卻也幸運。‘一陽指’共九重境界,但不知小施主的‘一陽指’已臻幾品?”
凌雲想了一會兒,說道:“前些年,‘一陽指’已臻六品。較以前,自感一日千里,說實話,到何境界晚輩自己也不清楚。”
枯榮大師驚喜交集,前些年都是六品了,那麼,現在豈不是已經到了第一品了?這是什麼概念?自己修練一輩子,在五品境界下階就停滯不前,想不到他小小年紀卻如此厲害,著實是天縱英才。他欣喜道:“雲兒,你且出指。讓我品評品評。”一時欣喜,從施主也換成了“雲兒”,看來遁入空門幾十年,但是他心底的那份親情卻依舊沒有磨滅。
凌雲也不起身,行了一禮,在幾丈開外的地上伸指疾射,但聽嗤嗤聲響,指力雄渾醇厚,正是“一陽指”。
三十六指甫過,地上青磚星羅棋佈般出現三十六個深洞,只見一個個深洞如遭雷擊,就像被大火硬生生的燒出一般。
枯榮大師老懷寬慰,激動的站起,顫聲道:“故老相傳,九品之境,一旦出指,中者如遭雷擊。奇才,奇才。雲兒,這,這是‘一陽指’第一品境界才有的效果啊,想不到臨到晚年,居然得見,真是天佑我段氏。老納可以含笑九泉矣!”
枯榮大師高興了一會兒,從蒲團下取出一卷書籍,遞給凌雲道:“雲兒,依你的成就,當可習段家最高絕藝--‘六脈神劍’矣!”
凌雲見封面上龍飛鳳舞的寫著“六脈神劍”四字,但是他並沒有接過,說實話,“六脈神劍”已經純熟無比,何必再要來此秘籍?推辭道:“大師好意,晚輩心領。凌風哥哥曾言:六脈神劍,俗家子弟不能修習,晚輩不想壞此規矩。”
枯榮大師笑道:“雲兒,此規矩是真的。這倒並非先代祖師秘而不傳,實因此項神功過於深奧,如若功力不迫,強自修習,不單修習不成,反倒對自身危害甚巨。若非‘一陽指’練至一品,無法修為,若強而為之,難免有走火入魔之危險。是以歷代俗家子弟均未得修習,實因自身功力不足,並非本寺吝惜秘術。雲兒,已經走出先祖的規矩,自然修悄無妨。”
凌雲不忍拂其好意,叩首道謝。
枯榮大師面現沉緬之色,說道:“當年曾有強敵至天龍寺強索此本秘籍,老納自忖不敵,忍痛將之毀於指下,此卷乃段譽親手復錄而成。雲兒宜寶愛之,並嚴誡子孫內力著非到極上乘境界,不得研習,以免習之不成,倒遭反噬之厄。”
凌雲學過“六脈神劍”,知道他的擔心不是多餘,點頭凜然遵命。當下,凌雲閱覽一遍,他集無數奇功於一身,陰陽融合,並創立“浩然正氣”。武功中最難修習、見效最慢的內力一關自然已過。須臾,“六脈神劍”間即參詳透徹,宛似“熟習”。
凌雲閉目悟劍,此卷有枯榮大師的註解,較之自己獨自摸索不知高明幾倍,往日不通之處,在註釋的解答下,一切豁然貫通。
枯榮大師、李清荷在一旁關切的望著一動不動的凌雲。見他時而欣喜,時而苦惱,心情亦不由隨著他的臉色而起伏不定。李清荷在俠客島上見識過凌雲領悟武功,知道所需時間甚久,她除了擔心凌雲的安危之外,還在擔心姐妹們帶人攻上來,如坐針氈,生怕她們冒然而來。
驀然,凌雲睜開雙目,神光一閃,兩人一觸,無不一震,如遭雷擊,實想不到他厲害至斯。
凌雲輕嘯一聲,凌空平平坐起,雙手揮動“少商劍”、“商陽劍”、“中衝劍”、“關衝劍”、“少衝劍”、“少澤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