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準備時間只能從數學和務虛的著手,那就選數學和經濟學,印象中經濟學好像79年才開始招收的,怎麼今年就進了招生目錄?北京大學經濟學(這個時候清華的經濟系被合併到北大去了)好像是最有名的,清華後來又設定了經濟學,但現在還沒有。考北京大學的這個壓力可不小,這裡任教的很多教授都畢業於美國的學校,毅然回國參加祖國建設的,所以水平是極高的。
不過國內經濟學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目前在國內沒太大市場,主要還是前蘇聯那一套,這個也是最典型的上層政治影響經濟層面了,連經濟意識層面都是先政治後學術。
現在雖然以前好多了,但也不能隨便說,尤其是文科,文科在前面的運動中是是典型的易犯錯誤,理工科反而相對受到了一些保護,受到的衝擊遠遠低過文科。
不過即便如此,在北大考數學那就是自己這水平也不一定搞的定,畢竟是積累了幾十年的全國的聰明人都在北京,那就先考經濟學吧,反正學好了經濟以後也用得著,怎麼說都是主流。
做好了打算,劉秀松就先找到了班主任溫清曼,一個文雅的名字,不過打扮很老土,跟知識分子不修邊幅同時也不能走資本主義路線有關,如果打扮洋氣了點,穿個皮鞋也會被人拿來說享受主義,是要不得的。劉秀松推門進去的時候,看到一個大概5、6平方的樣子小房間,兩個很小的辦公桌,房間雜亂無章,地上桌上都堆滿了各類書籍,溫清曼看著這個膠濟省來的高材生還是很滿意的,就笑著說:“劉秀松同學,有什麼事情嗎?”
“老師,我想考研究生,不知道要怎麼報名?”這個時候的師生關係很單純,只要你提的要求合理,老師會想法設法幫你滿足,而且這個時候正好是學校政策剛剛開始好轉,大家幹勁很大。
“考研究生?”溫清曼推了推眼睛,顯得有點驚愕,“你不是剛上大學嗎?還是先打好基礎先吧,你今年才13吧?”
“老師,我還是想嘗試一下,我們學校今年既然也招了經濟學的研究生,我們國家現在肯定要大力發展經濟的,這樣學有所成也一樣報效國家嘛。”劉秀松也不能免俗,得儘量按照學生的尺度來說話。
“你才13歲?要學經濟學研究生?你是學數學的?”旁邊的那個中年老師突然抬起頭來,饒要有興趣的問,這個高大的少年看上去有點瘦,不過怎麼看也應該是十七八,怎麼會才十三歲?還報考研究生,難道是個天才?想到這裡他的眼睛都亮了。
“徐老師,檔案寫著的才13歲,不過長的確實夠高大,數學成績非常好,高考的時候高等數學的那幾題都答對了,我們打算重點培養呢,你們經濟教研組的可不能搶啊。”溫清曼看到姓徐的老師很感興趣,立刻就警覺起來,現在全國都被破壞了十幾年,有個好苗子都想放手裡。
“劉同學,你說考經濟學的研究生,你外語怎麼樣?”徐老師直接就問劉秀松,不管溫清曼,學校就是這樣,相對來說雖然有時候看上去不懂人情世故,不過卻執著的可愛。
“外語書寫和口語都可以,不過專業課方面沒有很多的書籍,只讀過《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說》、《經濟學》等幾本。”雖然劉秀松隨便說了幾句,可姓徐的老師立刻悚然動容。
劉秀松說的是前世看過,因為在職業生涯裡經過了幾次管理培訓,這些書都看過,可是在當時,這些都是英文著作,國內幾乎沒有翻譯版本。
“這個學生我們經濟系要了,我給你報名,你想學哪個方向?”說著地過了一張紙,上面就是研究生報名表。
“徐老師,不知道您尊諱?”劉秀松看說了半天,還不知道他的名字呢,有些不好意思。
“我叫徐陵,可以叫我徐老師,就在這裡填吧。”說完還遞過來一隻鋼筆。
“溫老師,您看?”劉秀松可不能得意忘形,現在正管的老師還在虎視眈眈呢。
“老溫,我可沒跟你爭過什麼,我們經濟學的研究生到現在報名的才10個,再說了,還得考試不是?”徐陵看老溫想說話,趕緊插話。
“我什麼都還沒說呢?真是的,劉秀松,你確定想學經濟學嗎?”溫清曼有點可惜,不過看徐陵態度堅決,劉秀松也是情願,乾脆就成人之美。
溫清曼心道:才13歲也不一定考得上,回來再教育教育也行,還不在眼皮子底下,再說了他年齡那麼小就好高騖遠,這點不可取。
“好,老溫,謝謝你啊。你還別說,我也覺得你確實小了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