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是水來土淹,他計又勝我計!”
他下令道:“既然鉤車無用,那今天停止攻城!各將聽令,到我帳中繼續商討攻城之略!我決定智取睢陽城!”
賊軍再次罷兵回營。
經過幾個回合的鬥智,尹子奇不主張武力攻城,越來越喜歡研造各種攻城器械,他認為這樣可以儲存自己實力,以最小的代價拿下睢陽城。於是,在尹子奇的虎帳中出入的竟是各色人等的攻城專家。
“尹帥,製作攻城器械成本巨大,效果不明顯,不如用土辦法從今天開始就在睢陽城的西北角堆積柴草,一定要堆到城一樣高,慢慢堆過去,由遠及近,先不靠近,在他們的射程範圍外,堆過去形成屏障,然後慢慢堆向城牆。我軍人多勢眾,到最後一鼓作氣,推平了柴垛,不就城內城外連線成為一條蹬道,那時我們策馬揚鞭衝入睢陽城!”
“此計甚妙,速速著人去辦!”
“得令!”
於是,賊軍先是不戰,開始經營起他們的柴草堆。
“報,敵軍開始在西北角堆積蹬道!”守軍巡兵向張巡來報。
此時張巡正在清點人數,想想原來六千八百人,竟剩一千五百人了。張巡知情勢危急,不宜跟賊軍正面衝突,阻止賊軍堆積蹬道,於是下令雷萬春派人在晚上偷偷的往堆道放入松明和蒿草等易燃物。
尹子奇心裡蹩住了氣,想等到那一天,一旦這個蹬道與城牆一樣高,只要架上梯子,步兵方陣可以衝突進去;如果再高一點推倒就可以直接連通睢陽城頭,那時我的騎兵也可以策馬直奔進入睢陽城。尹子奇只盼心想事成,到時要好好看看這與我交鋒的張巡到底是何等角色!
十多天後,這蹬道已堆積如山,漸漸靠近城牆。尹子奇想也快盼出頭了,快則明天,慢則後天,就可以直達睢陽城內。
張巡不想過早的讓尹子奇絕望,眼看著尹子奇大功告成,又見大風從東南吹來,說,“現在是時候了,我們夜襲敵營,勇士們,給我衝!”
張巡親率兵士舉著火把衝出城來邀戰,眾火把紛紛投進蹬道。松明本是充滿油脂老松木,經久耐燒,可作為照明之用,而蒿草著火便躥。
尹子奇看著十幾天來的辛辛苦苦堆成的蹬道著火,想救火,但是火勢太大,根本無法靠近,而且火勢向西北方向燒了過來,像是張巡精心設計的火攻,煙熏火燎的,弄得賊兵們灰頭灰臉的。張巡更是趁亂襲營,砍殺一陣後順利回城。這次敗績讓他不由的想起赤壁之戰,那也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難道我也要敗走華容道?
尹子奇又是無計可施,為張巡的智勇所懾服。“聽我的命令,停止攻城!”他打心眼裡開始佩服眼前這個張巡了。張巡果然是個人物,儘管尹子奇覺得自己很優秀,至少在安慶緒手下的那幫混蛋將軍而言,我尹子奇是優秀,但是在張巡面前,不得不服,矮他一截。
這蹬道夠也耐燒,一直燒了二十多天才熄滅。
河北人心不穩,史思明不聽調遣與安慶緒分庭抗禮,以所領河北十三郡歸唐,受封為歸義王、范陽節度使。尹子奇受安慶緒之命前往對付叛將史思明,於是暫離開睢陽,臨行前命楊朝宗、令狐潮等合部三萬大軍繼續圍困睢陽。
張巡知尹子奇離開睢陽,去了河北,留下的僅是手下敗將楊朝宗和令狐潮,本想邀戰,怎奈城中只有一千餘守軍,已無法組織出城作戰。城內糧荒日益嚴重,周邊一些縣衙接到朝廷詔書,糧援睢陽,雖有送糧隊前來,但因兵力有限,一次又一次被楊朝宗和令狐潮各個擊破,根本到不了睢陽城。
睢陽兵荒又加糧荒,危情更劇,許遠無奈再次寫信給虢王李巨告糧荒,要求援兵和糧草。李巨恨當時許遠怠慢了自己,更是悔將睢陽之糧濟了叛軍,好心辦了壞事,自然不想再提此事,信使無果而返。
這史思明歸唐騙封騙賞後,不久又反唐,與安慶緒互為響應。河北已穩,尹子奇率兵重新來睢陽城下。
“張大人,果如我所料,尹子奇又屯兵睢陽城下,現在城中兵寡糧缺,這是如何是好?”
“堅守睢陽,只要一息尚存,留著這口氣也要咬上敵人一口,決不能白白的讓睢陽城落入賊軍手中。現在城中的糧草能夠堅持多久?”
“每天每人吃二兩,尚可堅持一個月。”
“那就先配給每人每天二兩,摻上茶、紙、樹皮為食,叫士兵艱苦一點,堅持一下,再說朝廷知我糧荒,先有糧隊前來,只不過突不了圍進不城!”
“張兄,真是對不住,我沒有留住睢城的糧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