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5 頁)
別離在今晨,
見爾當何秋。
居閒始自遣,
臨感忽難收。
歸來視幼女,
零淚緣纓流。
【註解】:
1。永日:整天。
2。悠悠:遙遠貌。
3。行:指出嫁。
4。無恃:無母。
5。“賴茲”句:幸而把她嫁到一個好人家。
6。令門:對其夫家的尊稱。令,好。
7。資從:嫁妝。
8。容止:這裡是一舉一動的意思。
9。居閒:平日。
【賞析】:
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詩。送女出行,萬千叮嚀;憐其無恃,反覆誡訓。詩人早年喪妻,留下兩女自小相依為命,感情頗為深厚。因為對亡妻的思念,對二女自然更加憐愛。在大女兒出嫁之時,自然臨別而生感傷之情。結尾以看到幼女而流淚作結,無限衰怨。全詩情真語摯,至性至誠。慈父愛,骨肉情,躍然紙上。“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宋朱熹評論說:“蘇州詩無一字造作,直是自在,氣象近道。其高於王維、孟浩然諸人者,以無聲色臭味也。”
�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五言古詩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
清心拂塵服。
閒持貝葉書,
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
忘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
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
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餘,
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
悟悅心自足。
【註解】:
1。詣(yi4):到。
2。貝葉書:古印度人多用貝多羅樹的葉子寫佛經,也稱貝葉經。
3。冥:暗合。
4。繕:修持。
5。膏沐:本指潤髮的油脂。
6。澹然:寧靜狀。
7。“悟悅”:悟徹了佛經的大道,心中很舒暢安樂。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感想的抒情詩。詩的內容是抒發了詩人的哲學見解。前半部寫他到禪院讀經,指責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誕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經的真正含義。後半部寫他認為佛家的精義與儒家之道有相通之處,但如何修養本性,卻難以精熟。然而,庭院中的景物,使他領略了生活的真諦,進而感到一種悟道後的快樂。前人評價此詩“本末立意遣詞,可謂曲盡其妙。”
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順宗時任禮部員外郎。憲宗時被貶為永州司馬,後又改柳州刺史。世稱柳河東。有《柳河東集》。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主將,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也有較高的成就。其詩峻潔奇崛,情致纏綿。錘鍊工密,音調和諧。雄深簡淡,迥拔流俗,各有風貌。
�
溪居
五言古詩
柳宗元
久為簪組束,
幸此南夷謫。
閒依農圃鄰,
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
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
長歌楚天碧。
【註解】:
1。簪組:這裡是做官的意思。
2。南夷:這裡指當時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
3。謫(zhe2):流放。
4。農圃:田園。
5。夜榜(bang4):夜航。
6。楚天:永州古屬楚地。
【賞析】:
這首詩是柳宗元貶官永州居處愚溪之畔時的作品。全詩寫謫居佳境,舒適自在,得山水之樂趣,感到無拘無束,賦詩以記之。“閒依農圃鄰”、有“採菊東籬下”之概;“曉耕翻露草”,有“晨興理荒廢”之風。沈德潛評說:“愚溪諸詠,處連蹇困厄之境,發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間言外,時或遇之。”(《唐詩別裁集》卷四)這是很有見地的。全詩境界超卓,手法高妙,意在言外。
�
塞上曲
樂府
王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