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5 頁)
賞析】:
這是一首寫山水的名詩,於詩情畫意中寄託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首聯寫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閒適,清新宜人。頷聯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流於石上,清幽明淨的自然美景。頸聯寫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分披,發現了浣女、漁舟。這幅淳樸美好的生活場景,令人流連忘返。末聯寫此景美好,是潔身自好的所在。詩中以毫無雕飾、渾然天成的語言描繪出一幅清幽的雨後秋山圖。王維詩作“詩中有畫”的特色於此可見一般。全詩寫景狀物細緻入微,意境清淨和樂,景中寓情,情志在於山水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實乃千古佳句。
�
歸嵩山作
五言律詩
王維
清川帶長薄,
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
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
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
歸來且閉關。
【註解】:
1。薄:草木叢。
2。閒閒:從容貌。
3。迢(tiao2)遞(ti4):遠貌。
4。且閉關:有閉門謝客意。
【賞析】:
這首詩是寫詩人辭官歸隱途中所見所感。首聯描寫開始出發時的情景,中間四名寫景寓情,傍晚的飛鳥也好像與詩人結伴而歸返自然。路邊的流水、黃昏的歸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寓情於景,寫景寫情並舉,對景物的擬人化描寫正表現了作者避世隱居的情懷。景中寄寓深情。層次整齊,景象蕭瑟。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評此詩說:“寫人情物性,每在有意無意間。”
�
終南山
五言律詩
王維
太乙近天都,
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
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
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
隔水問樵夫。
【註解】:
1。太乙:即“太一”,終南山主峰,也是終南山別名。
2。入看:接近看。
3。分野:古代用天上二十八宿星座的區分來標誌地上的區域,叫做分野。
【賞析】:
詩旨在詠歎終南山的宏偉壯大。首聯寫遠景,起句不凡以藝術的誇張,寫終南山的總體氣勢。頷聯寫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見,鋪敘雲氣變幻,雲霧繚繞的朦朧美反襯出山之高。頸聯進一步寫山之南北遼闊和千巖萬壑的千形萬態,即終南山全景。末聯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點出了作者“遠望”的位置。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是山水詩的名作。
�
酬張少府
五言律詩
王維
晚年惟好靜,
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
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
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
漁歌入浦深。
【註解】:
1。吹解帶:吹著詩人寬衣解帶時的閒散心情。
2。“君問”兩句:這是勸張少府達觀,也即要他象漁樵那樣,不因窮通而有得失之患。
3。浦:小河流入江海的入口處。
【賞析】:
這是一首贈友詩。寫作者對官場的失望和對山林生活的陶醉,充分表現出作者恬靜淡泊、樂山樂水的情懷。全詩著意自述“好靜”之志趣。頸聯寫隱逸生活的悠閒自得和高潔情趣。末聯是即景悟情,以問答形式作結,故作玄解,妙在以不答答之。含蓄而富有韻味,灑脫超然、發人深省。
�
過香積寺
五言律詩
王維
不知香積寺,
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
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禪製毒龍。
【註解】:
1。香積寺:唐代佛寺,在今西安城南。
2。“薄暮”兩句:因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