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即李隆基,祖籍隴西。唐代第六代皇帝,也稱唐明皇。《全唐詩》收其詩一卷。他愛好音樂,講究聲律,能自度曲,善書法。唐詩的革新發揚,並能吸收外來的樂曲,達到盛唐的境界,唐玄宗的愛好倡導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
望月懷遠
五言律詩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註解】:
1。情人:懷有深情的人,這裡是作者自稱。
2。憐:喜愛。
3。“滅燭”兩句:刻劃相思時心神恍惚,不覺從室內走到室外。愛月滅燭,露涼披衣,寫盡無眠。
4。露滋:露水溼潤。
5。盈手:言月光光輝有餘,但卻不能攬取滿手。盈,充滿。
【賞析】:
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並舉,情景交融。這首詩的起句“海上升明月”氣象雄渾意境闊大,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深具韻味。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採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尋個美夢,或者可期得歡娛的約會。詩的意境開闊,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不紊,語言明快鏗鏘,細細品味,如嘗橄欖,餘甘無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佳句。
張九齡
(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進士後,曾任過左拾貴,是玄宗朝有聲譽的宰相之一。有《曲江集》。後人評他的詩“首創清淡之派”,《感遇》詩12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五言律詩
王勃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註解】:
1。城闕(que4):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衛。
3。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4。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津,渡口。
5。宦遊人:在外求官或做官的人。
【賞析】:
此詩是送別的名作。作者送友人去蜀州赴任;雖依依惜別;卻不作悲酸傷感之語;而是以寬廣豁達的胸襟氣度唱出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名句。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沒有半點哀怨,反而激人奮進,在送別詩中別開生面。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蘅塘退士評此詩說:“贈別不作悲酸語,腕力自異。”
王勃
(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當過朝散郎、沛王府修撰。明人輯有《王子安集》。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他們開啟了有唐一代詩格,尤其是為盛唐詩人開拓了一條比較寬的詩歌路子。王勃是四傑中最出色的一傑。他的詩自然質樸,且注入蒼勁、悲涼的情感。
在獄詠蟬並序
五言律詩
駱賓王
【題目】:
餘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於曩時,將蟲響悲於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應節為變,審藏用之機。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僕失路艱虞,遭時徽'糹墨'。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