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起,做出謙讓不可勝任之狀。漏禁三鼓,皇帝引柱斧戳地,對太宗說:“好做,好做!”當夜,趙匡胤猝死,留宿在大內的趙光義於柩前即位,成為宋太宗。
這肯定是宋太宗為了證明自己的皇位是得自於太祖,而對“燭影斧聲”的一種解釋。“燭影斧聲”之說流傳了一千餘年,這個故事肯定是拍馬屁的道士與心懷鬼胎的宋太宗合作製作的一個“局”,雙方都得到了對方需要的東西。宋太宗獲得的是上天賜予的皇帝,是“君權神授”;道士們得到的是“官家”的認可,是和皇帝繼承權的捆綁,今後誰敢否定道教,誰就是否定皇權。
第三代皇帝宋真宗則將道教與皇室的關係拉得更近了。這位在勝利的形勢下親手簽訂了“澶淵之盟”的皇帝,沒有伯父宋太祖和父親宋太宗的赫赫戰功,這樣當上皇帝心裡不踏實。但是這個孩子聰明有想法,喜歡裝神弄鬼並且善於裝神弄鬼,一輩子時不時地就能看見天神聖祖降臨人間,不僅僅跟他說話,還帶來了上天允許他統治萬民的合同——天書。這天書別的地方不掉,就是降臨到他的宮廷裡面。
神仙降臨時輝煌燦爛的景觀,只有我們的皇帝一人有此仙緣能夠瞻仰,其他人只能畢恭畢敬地聽他繪聲繪色地忽悠。這個招術後來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被二把手楊秀清先生屢次用來約束一把手洪秀全,開始把洪秀全整得好慘,但是洪秀全也不是吃素的,聯合韋昌輝把楊秀清收拾了,從此太平天國走上了下坡路。
這位真宗皇帝之所以如此搞怪,估計第一為了是向臣民表明,我雖然不是神仙,但是我是人間唯一一位能夠跟神仙直接交流的人,你們也得聽從我的統治,第二就是為了“鎮服四海,誇示夷狄”,特別是要讓遼國君臣知道,打仗我不是打不過你嗎,沒有關係,大宋帝國是有神靈庇佑的,可以和神仙說上話,用以制止他們的侵略之心。就好像我們小時候打架,明明打不過人家並且被打得很慘,還要跟人家吹自己和老師關係好,不整你是因為我沒有時間,但是你也不要再欺負我,否則我就告訴老師去。
中國歷史上可能還沒有哪一代帝王能夠像我們的宋徽宗皇帝這樣崇通道教,以至於到了最後,他給自己的稱號都要叫“教主道君皇帝”。
看武俠小說時,常看到“教主”這個稱號,比如金庸《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教主東方不敗和任我行,《天龍八部》中的丁春秋。宋徽宗貴為天子,採用這個“教主”稱號多少有點搞笑。
也許,在世俗的眼光裡,皇帝是人間所能達到的最高稱號,已經表示著最高的等級,不能再高了。而在身為皇帝的人看來,卻未必真的滿足,所以有時會追逐一些自己以為更有吸引力的稱呼。就好像政府官員做官做膩味了,要去大學兼任一個“客座教授”什麼的,藉以表明自己不是靠溜鬚拍馬上來的,還是有真才實學的。 。。
第 四 回 輕佻子趙佶繼大統 喜風月道教世逞行(8)
宋徽宗迷戀“教主”這個稱號,估計也是這樣的心理,表明自己是“君權神授”,當上這個皇帝不是靠著遺傳來的,是上天指定的皇帝。
這位教主道君皇帝的神神怪怪,與他的先祖比起來毫不遜色。或者應該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據說,他還是端王時,就曾經有一個道士預言“吉人當繼大統”。吉人合起來,正是趙佶的佶字。
趙佶當上皇帝之後,子嗣人丁不旺。道士劉混康告訴他,京城東北角風水極佳,倘若將地勢增高,皇家子嗣立即便會興旺。徽宗下令照辦,不久,宮中竟然連連誕育皇子,生下了一系列的“產品”(這些“產品”後來命運多舛,除了康王趙構都做了金人的奴隸)。這樣一來,宋徽宗對於道教更加崇信。想想呀,人家都保證你能生孩子了,還有什麼不信的呢。
宋徽宗在治國上搞得民不聊生,但是他作為一個藝術家,藝術的想象則插上了道教的翅膀,可以盡情地翱翔。為了追求長生不老,對於皇帝這樣的男性修煉者來說,健康長壽是可以透過採陰補陽來實現的。
道家修煉時的美妙也實在不錯,採陰補陽的過程,可能是全世界古往今來的男人們,除了生理和心理失常者外,全部心神嚮往的。這個過程是這樣的:採陰的物件,最好是芳齡二八,也就是十六歲左右的處女;這個物件面板要白嫩細膩,氣色要白裡透紅,骨骼要玲瓏細緻,頭髮要油光黑亮,五官要和諧標緻,實際上就是一個標準的美貌處女;而且,數量要越多越好。實施採陰補陽的場所,最好是有山有水,林木蔥蘢,鳥語花香,配以潺潺流水和恰到好處、嫋嫋不絕如縷的音樂等,多好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