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但是僅此一方面,作為擁兵自重的軍閥,張覺認為找到一個很不穩定並且隨時會崩塌的靠山心裡很不踏實,派出使者帶著平州的地圖赴燕山府,以獻土為名,求助於宋朝。
宋徽宗得知平州發生兵變以及準備向宋朝獻土的訊息,也感到幸福來得太突然,覺得這是在花錢買來了燕京之後“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是自己天天吃齋、常年修道的善果,老天爺就是喜歡往下掉餡餅,並且這些餡餅就是直直地往自己的腦袋上砸。
當時的宰相、後來的“六賊”之一王黼認為這是不用一兵一卒、不花一錢一帛就能得到平州這一重要地區的絕好機會,並且在自己的任內獲得平州這一意外之財,在政績上也好看,於是就力勸宋徽宗接納張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 六 回 張留守反金平州路 王知府函首失軍心(4)
宋徽宗也確實是有些戰略眼光,不過這種眼光僅僅侷限於佔小便宜上面。對於遼東走廊的戰略要地誌在必得,並且在自己的統治期間,除了收復燕京以外,又奪取了一塊從來沒有屬於過自己的土地,這個可是千秋大業的事情呀。如果成功,自己可以和開疆裂土的秦皇漢武並列了。有了這種光宗耀祖的想法,宋徽宗也支援接納張覺歸復宋朝。
宋朝政府內的其他###大員看出宋徽宗的心思,只知逢迎上意,沒有人提醒宋徽宗“佔小便宜吃大虧”的中華古訓,反而贊成這一引火燒身之舉。
“海上之盟”的倡議者趙良嗣可不是那種鼠目寸光的人,此人頗具戰略眼光,極力上表反對此事。作為宋金“海上之盟”的重要參與者,趙良嗣在交往的過程中看到了金軍的戰鬥力,深知金國絕對不好惹,兩國盟約既然明確禁止在對方境內招降納叛,如今違約逾盟,金國肯定不能嚥下這口氣,會和宋朝動刀子的。
趙良嗣奏請朝廷不可介入金國內亂,要求徽宗把張覺的使者殺掉,向金人表明平州事件是金國的內部事務,宋朝不會染指金國的領土,希望雙方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宋徽宗已經利令智昏,再加上旁邊捧臭腳的文武大臣的極力支援,不僅僅不接受趙良嗣建議,還大罵他為金人內應,將他降職處分。
歷史上對趙良嗣的評價莫衷一是。有的人認為,金軍南侵後,趙良嗣是“海上之盟”的首倡者與談判使者,加上他與童貫向來關係很好,是“一條繩上拴的兩隻螞蚱”,後來被認作“六賊”死黨而受到了###株連,被宋欽宗勒令停職,傳送到南方,在貧病交加與窮困潦倒中死去。
可以說,趙良嗣無疑是一個很有眼光的人,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悲劇在以前叛遼歸宋的時候,就已經命中註定了。
12世紀初,面對遼國局勢不穩以及天祚帝的昏庸統治,趙良嗣以敏感的政治嗅覺預見了遼國必亡,毅然選擇了迴歸祖國,本著“革命不分先後,愛國不分先後”的原則,成為了一個“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
在獲得宋朝君臣的信任而加官晉爵之後,又為外交收復燕雲地區與金人多次艱苦交涉,在當時的金強宋弱的不利局面下,他據理力爭,不辱使命,竭力維護新主人宋朝的國家利益。但是能夠清楚地預見遼國必亡的趙良嗣,這次顯然高估了“祖國”的實力,他的“祖國”遠遠沒有他想象的那樣強大,他不知道宋朝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作為一個棄暗投明者,最怕的是找到的靠山並不可靠,可能是一座即將融化的冰山。趙良嗣、張覺很不幸遇到了瀕臨滅亡的北宋,並且統治者都是不喜歡負責任的人,作為個人命運註定是很悲慘的。
趙良嗣的歷史地位和抗日戰爭時日本有名的“豺狼參謀”石原莞爾極其相似。石原本人是個臭名昭著的戰爭販子,“九一八事變”就是他主導策劃的。日本吞併了東北,建立了傀儡政權“滿洲國”,但是日本狂熱的戰爭狂人們,要繼續擴大在中國的侵略範圍,在華北繼續搞類似於“九一八事變”的挑釁,蠶食中國的領土。
日本因為民族性格的原因,向來缺少一流的戰略家,都看不到繼續在中國擴大侵略範圍的危害。但是,石原莞爾可以說是當時日本極有眼力的戰略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清醒的戰略家,戰犯東條英機相比石原來說就是一頭豬。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 六 回 張留守反金平州路 王知府函首失軍心(5)
石原認為戰爭要見好就收,一旦越過了勝利的極限點就是失敗的開始。他主張軍部改變對中國的高壓政策,停止華北分治運動,只要中國承認或預設滿洲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