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良之人,讓太后一解二十餘年心頭之痛。”
皇太后瞅了一眼武帝,嗔怪道:“胡說,我有什麼心頭之痛?”
東方朔掀開轎子,改穿上華麗服裝的俗女走了出來,走向皇太后,兩眼淚水如珠。
俗女走到太后面前,撲通一跪,大叫:“母親!我是俗兒啊!”
皇太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不無疑慮地看了兒子一眼,武帝給了母親一個鼓勵而充滿激情的眼神。
太后用手抹了一下額頭,叫道:“俗兒?你是俗兒?”邊說,邊走上來,抱住俗女,掀開她的耳朵後的頭髮,果然,她看到那兒有塊胎記。
皇太后失聲痛哭:“我可憐的俗兒啊,二十三年啦,為娘想你想得心痛啊!”
俗女更是邊哭邊叫:“孃親,親孃啊,女兒三歲以後就不知娘去了哪裡,爹爹在我十五歲那年,也是一去不回啦。”
皇太后一怔,馬上又平靜下來,接著問道:“孩兒,太苦你了!你一個人,怎麼過來的?”
“女兒獨自一個,是小舅把我養大的,可小舅從來都說不知道孃親哪裡去了的!”
皇太后:“你小舅?你還有個小舅舅?他在哪裡?”
武帝接過話來:“啟稟母親,兒臣已讓東方朔打聽清楚,舅舅田鼢還有一個不是我外婆生的兄弟,叫田勝,他在我外婆死後,一直在槐裡小鎮種田,照看著姐姐,直到把她嫁出去,成了家。……”俗女還在哭訴:“孃親,親孃!小舅待我像親爹一樣。他今天,也被東方大人請來了,就在外邊啊!”
皇太后止住了淚水,怪罪道:“這田鼢,他有了官當,卻從來不講他還有個弟弟的事!”
武帝怕母親生怒,就說道:“母親,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你該高興才對啊!”
皇太后淚水縱橫。“是的,娘高興,娘高興!”她滿面憂傷地望著俗女。“徹兒,你們都下去吧,娘想你姐姐,我們要多說說話。這事還有人知道麼?”
武帝回答道:“不管誰知道了,兒也要讓您和姐姐永遠呆在一起!”
太后點了點頭,和女兒互相抱著,又痛哭成一團。
第八章 皇宮與農舍
這兩天是皇太后特別興奮的日子。女兒來到了自己的身邊,而且她是兒子給找來的。兒子的孝順之心,固然讓她滿意;而最讓她高興的,是兒子做事很有譜兒,也很巧妙。這麼大的事情,專愛找事的竇太主竟然沒有興風作浪,據傳,她還向太皇太后說,皇上這是仁孝的善舉呢。
當然,太皇太后的心思,皇太后是明白的。這個瞎老太婆喜歡那個當皇帝的孫子,喜歡她的外孫女,也是孫媳婦;但她並不喜歡自己的女兒和兒媳。女兒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再不喜歡,也是無奈;而媳婦的所作所為,她卻是怒在心裡,形於面上的。尤其是當年慄夫人將金氏騙到長安,隨即就向皇太后告了密。竇太后派人去傳金氏,不料那旅店突然著了火,燒死了許多人,金氏也就無從查起了。後來,竇太后聽說是長公主(也就是今天的竇太主)把金氏弄了去,金氏死於長公主府中,她便當即找來長公主問訊,長公主一口否認說,從來就不知道有什麼金氏。不久,景帝就被才九歲的小劉徹“欲得阿嬌,當以金屋藏之”的話說昏了頭,竟然許下了這門親事。當時竇太后聽了,只是“哼”了一聲。長公主和王美人兩個都被哼得心裡打顫,直到景帝真的廢了太子劉榮,立劉徹為太子,王美人當了皇后,她們才稍稍放下心來。
如今,雖然太皇太后的耳目還佈滿朝廷,但兒子的皇位穩定得多了。聰明的兒子,用對太皇太后不敬之罪,罷了太皇太后委派的太尉,讓皇太后心花怒放。如今,兒子竟敢將自己同母異父的姐姐請進宮中,就等於向太皇太后挑明瞭:皇母皇太后當年就是先在民間生了兒女,然後才應選入宮的。
奇怪的是,太皇太后那兒沒有絲毫的反應。今天下午,竇太主來了,不僅向她表示祝賀,而且暗示了當年替她除了金氏的事情。皇太后聽到這話,不禁淚上心頭。而她的臉上,還要裝出沒有聽懂時才有的笑容。而竇太主隨即的那句話她卻聽得真真切切:“太皇太后景氣不好,再生氣,也將你無可奈何了”。她的心裡這才踏實下來,於是臉上露出了真正的微笑。
皇太后隨即傳旨:明天晚上,在昭陽宮設宴,請親家母一道,來慶賀她們母女團圓。
這是皇太后進宮二十六年來,第一次放下心頭重負,以自己的名義設宴請客。
黃昏時候,武帝來到母親身邊。時間尚早,竇太主還未到來,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