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那長孫晟和那些隋朝的皇帝大臣們,又怎麼用了一個多月時間都解不出來?
因此,穆巴沙夫自然就認為,是隋朝的君臣好不容易找到了智者,終於解出了這個題目,然後為了發洩對大食的不滿,就隨意找了一個少年人,假稱是他解出的題目,以此來羞辱自己。
長孫晟這時忙出列說道:“穆巴沙夫大人,你誤會了。之前你拿出的個題目,的的確確是這位少年所解,你若不信,可當場由他向你口述一番解題過程!”
“不必了!你們敢讓他上殿來見我,想必在此之前,就讓他背得滾瓜爛熟了。我再問他也是無用!”穆巴沙夫雖然固執,卻並不意味著他沒有頭腦。
他隨即便道:“如果這少年真有那樣厲害,那他必定能再解出我的另外題?如果他解不出來,可就休怪我無禮了!”
楊廣聽後,卻是臉上頓現不快之色,因為穆巴沙夫如此一說,便似有反悔之意。
長孫晟見勢不妙,連忙斥責道:“穆巴沙夫大人,這便是你不對了!之前我們說好的,只要能解出這道題目,你便與我們簽訂貿易協定,賣給我們五匹上等大食戰馬和兩把烏鋼刀。如今題目我們已經解了,你卻要節外生枝,未免不講信用了!”
穆巴沙夫一聽長孫晟說他不守信用。也是漲紅著臉大聲說道:“我們大食人說話從來是說一不二人,答應了的事怎麼可能反悔?如果這位少年真能當場解出我出的另外題。我便同意在年之內,從大食運一千匹上等戰馬和五把烏鋼刀給你們隋朝!這樣總可以了吧?”
楊廣聽聞之後,倒是心中一動,如果真的能將約定的戰馬和烏鋼刀翻一倍,那倒是非常不錯。只是他卻有些擔心這宇明答不出來。
而這時,站在臺階下的宇述和宇化及兩父卻已經急出了一身冷汗,他們萬萬沒想到,聖上之前大大誇獎了一番,那解答出大食使臣題目的所謂神童,竟然就是宇明。
宇化及此刻也有些急了,之前穆巴沙夫出的題目,便讓那麼多朝中大臣,以及國的名儒們答不上來。現在此人羞怒之下,再出的題目,想必比之前的題難上得多。自己這兒年僅十二歲,只看過幾本《論語》和《詩經》,能答得出來嗎?
宇述也和他的心思差不多,也是認為自己孫只是誤打誤撞,正好解出了大食使臣的題目,如今人家已有了警惕,新題目恐怕就比舊題目還要艱難得多了。如果宇明沒能解出穆巴沙夫的新難題,只怕之前取得的成果和楊廣的賞識,便會前功盡棄,甚至招來大禍。畢竟楊廣的喜怒無常可是朝中群臣皆知的。
於是,宇述忙上前一步,向楊廣躬身說道:“稟陛下,宇明是老臣孫兒,他才十二歲,年幼無知。之前能夠解出大食使者之題,恐怕是運氣成份居多。穆巴沙夫大人既然又要出題,想必難不小。依老臣之間,還是由朝中大臣一起群策群力,再輔以國的大士們一起研究,方為上策!”
他的這番話可謂圓滑之,既為宇明解脫干係,又把朝中群臣全部籠了進來,就算真的解不出題目,楊廣也不可能將所有大臣都問罪了吧。
不過,他的如意算盤,朝中這些老謀深算之臣怎會不知道?宇述的政敵又怎麼可能放過這個讓宇家出醜的機會?
未等楊廣說話,兵部尚書楊玄感便率先出列道:“宇將軍此話差矣,令孫雖然年輕,只有十二歲,但卻未必就不能解出難題。戰國時,甘羅也是十二歲為相,可見一個人是否有才,並不在其年輕還是年老……更何況,令孫一個多月前,曾在賽詩會上一鳴驚人,勇拔頭籌,壓倒那麼多的世家弟。宇將軍眼看後繼有人啊!,怎麼能放過這個讓令孫立功的機會呢?”
宇述聽聞之後,面色頓變。這楊玄感便是他過去的老對頭楊素之。
十多年前,楊素因在大部分朝臣都擁護先帝楊堅的楊勇時,出人意料地投向了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併力促楊堅改立,為楊廣後來當上皇帝立下了漢馬功勞。併成功地撲滅了楊廣登基之初時,漢王楊諒的叛亂。
因此,楊素一黨曾權傾一時,師保、越國公、尚書令左僕射等一切尊貴的職位他都佔據了,朋黨遍及朝廷。
不過,隨著去年楊素病逝,楊黨的勢力也就衰落了下來。楊玄感作為新任楊家家主,雖然擔任了兵部尚書一職,卻是權力大減。因為沒有皇帝的聖旨和虎符,兵部根本調動不了一兵一卒。而楊玄感的幾個兄弟楊玄獎、楊玄縱、楊積善等,都不成氣候。最大的官也不過是一郡之守。
而與此相反,宇述卻是甚得楊廣寵信,不但他本人當上了左翎衛大將軍,他的長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