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高傑本人善戰,平日手持一根鐵棍,可敵百人。倉猝之時,他鐵棍已失,猶步戰達旦,連殺數十人,最終被許定國手下殺死,破膛開肚,死狀極慘。
許定國殺人後,知道高傑手下部隊必來報復,便連夜逃跑,率殘部向黃河方向竄逃。
封、歸德等地高傑部下聽聞主將被害,悲不自勝,四面而來,以高傑外甥李本深和部將高進庫為首,他們把睢陽城以及附近二百里的人民屠殺殆盡。
睢民無辜,皆由許定國一人引致,遭此荼毒。
許定國跑到黃河南岸,這才敢喘口氣,不斷派人催促清軍渡河。多爾袞接帖甚喜,讓他在南岸等候多鐸大軍。
許定國越想越怕,不敢在南岸多呆,逾河先向清朝河南巡撫羅繡錦處“避難”。
而後,他一路充當嚮導,為清軍帶路,由歸德而南京,直到滅亡掉弘光政權,並回北京受到多爾袞“親切”接見,隸入漢軍鑲白旗。
不過,此人也沒活多久。轉年三月,許定國被江陰義軍所殺,時年七十一。
順治五年,清廷追授他一等子爵,由其長子許爾安襲爵。多爾袞死後,政敵清算這位攝政王。許爾安不識時務,上疏要求為多爾袞大修墳墓,比之為“周公”,這次馬屁沒拍對,他被多爾袞政敵鄭親王濟爾哈朗盯上,參劾他“結黨惑眾”,論刑應處死。最後,特旨“從寬”,許爾安一家被流徙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清朝二百多年,老匹夫許定國後代,苦寒代代,可謂天道好還。
欲向江南爭半壁(21)
史可法聽聞高傑被殺,頓足流淚,哀嘆道:“中原不可復矣!”
但是,善後之事,不得不處理。高傑一死,部眾繁多,軍中無主,黃得功等人思起舊恨,乘機派兵,欲圖分高傑部眾和地盤。劉良佐和劉澤清、黃得功一起上奏:“高傑無寸功,驕橫淫殺;(史)可法乃欲其子承襲、本深為提督,是何肺腸?請分其眾將之。”
鎮將驕橫,可見一斑。
對此,朝中的馬士英倒是還算有一定主見,表示:“高傑屬下將士眾多,他們怎麼肯輕易歸屬他人統轄!”
為了穩定軍心,史可法只得再次入高傑軍中,立高傑兒子高興平為世子,又以高傑外甥李本深為提督,並委派其部將李成棟為徐州總兵。
高傑之妻邢氏有大略,深知自己的兒子年幼不能服眾,想讓兒子拜史可法為義父。
史可法不答應,又不好太推辭,只得讓高興平拜太監高起潛為義父。
如此,高傑部將寒心,心知史閣部看不起他們這些“諸賊”出身的部隊。
此時,如果有大略,史可法應該指揮高傑部隊繼續北進,可以在山東、河南展開軍事行動,再不濟也要在徐州大陳兵馬。
但灰心喪氣又不知兵的史可法只求南保,率兵退往揚州。
南明河北之地,一無可保。
馬士英聞知高傑被殺後,立刻派心腹衛胤文前往高傑軍中,奪取高傑外甥李本深的軍中大權。眾將大譁。劉良佐趁亂也添亂,上疏說高傑潰兵作亂,並與黃得功、劉澤清一起聯奏,要朝廷解除李本深的提督一職。同時,黃得功提軍直趨揚州。
高傑部將中許多人家眷在揚州,聞之驚惶不已,紛紛上馬持兵,準備前往與黃部士兵血鬥。最終,還是史可法出面諭勸,避免了又一次大規模內鬥。
但從此開始,高傑部軍心解體。日後,李本深、李成棟等高傑舊部,十多萬人一齊投降清朝,併成為掃平江南、兩廣的主力軍。
黃得功雖為南明忠臣良將,但其提兵直趨揚州之舉,使得高傑部眾軍心大亂,紛紛棄地南歸。由此,其誤國之罪,不可謂不大。
馬士英出於私利,高傑北征出發後,就藉故拖欠軍餉糧餉,主要原因倒不是為了北行款清使團的議和,而是他深恨從前一直與自己在同一條戰線上的高傑漸漸與史可法站在一起。這樣,不給餉銀,就是給高傑一個下馬威:讓你知道誰真正是朝中說話算數的人!
而高傑死後,馬士英立即安插自己人準備控制這支軍事力量,可謂機關算盡。
衰世爭出離奇事
——弘光朝的“南渡三案”
弘光朝的“南渡三案”,即“大悲和尚案”、“童妃案”、“北來太子案”。
這三個案中的人物,“大悲案”是和尚假冒明室親王,而“童妃”和“太子”,當時和後來也已經證實百分百全系假冒。
奇怪的是,當時和後世,也有不少人深信不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