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以正面對之,難就算獲勝難免也要遭受重創。故此故意將那幻象凝縮,真身已經悄悄遁去,但卻逃不脫天水法眼。
天水心中更是緊張,此怪獸已有人性,狡猾異常。此時遁入林中,林中樹木密佈陰暗潮溼,自己的道家火系仙法必遭限制,加上林中還有個生死未知的師侄,這可怎生是好?
一運道家天耳通側頭細聽,林中寂靜無聲,反而是小鎮方向人聲嘈雜。
天水苦笑一聲,知曉方才的動靜已經驚動了鎮上許多的修道中人,這些人心繫仙器,見有異變正從速趕來。
玄心宗人未到,鎮上那些修道之士天水早就已經查探清楚,其中並沒有厲害人物在內。但自己雖然不懼,等會束手束腳卻是難免,一個不好,那仙器被別人得了去,太乙觀可就是血本無歸了。
天水中指食指往額間一抹,指縫中一縷靈光一閃,一陣嗡嗡聲憑空響起。
此乃太乙觀獨有的《太一靈心通》,觀中弟子入門必學,專做本派通訊使用,一定範圍之內,修為高的可藉此心意相通,修為低的也能互相感應各自所在。
但靈心一閃,頓得一頓,林中卻還是毫無反應,天水長嘆一聲心一橫,哪吒火球印再起,也顧不得師侄性命,竟意圖將那樹林燒個精光為止。
這邊火球呼嘯而去,朝那林中投去,那邊林中忽然有點點七彩毫光乍現。
天水心中卻是一喜,手腕一轉,那哪吒火球硬生生停在了半空之中。
七彩靈神幡的七彩靈光出現,畢止無恙?
注一:狍鴞狍鴞,上古之獸,原居勾吾山,性格貪婪,不僅食人,而且在吃不完時,還要把人身的各個部位咬碎為止。
山經第三卷《北山經》中記載: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狍鴞,是食人。
注二:張天師符咒在張貴元《女巫與巫術》一書中,曾記載說,此咒如加上‘捉怪使天蓬力士,破疾用穢跡金剛’二句就是張天師祛病符咒語的全文。但張天師符妙用並非只是祛病所用,降魔驅怪一樣實用非常。
此符用硃筆黃紙書寫,書時叩齒三次,含一口淨水向東方噴出,而後念此咒。
〖仙器出世覓緣人 〗第七回
茭湖旁邊的小村落。
一點淡青的光芒一閃,數十米的高空中好似蕩起了點點漣漪,那光芒極淡,如果不是現在天色已經接近全黑,恐怕肉眼都無法辨別。
漣漪蕩過,而後那光芒一斂,從空中跌下來一樣奇怪的物事,在空中撲扇了幾下翅膀‘撲通’掉在了地上。
從形狀來看,那分明是一隻雞,可卻長的極為怪異。
渾身通紅的羽毛,身後拖著三支長長的尾羽,爪子竟然有四隻,等這怪‘雞’晃晃悠悠的站起了身來,搖晃了幾下腦袋,忽然有四點精芒在它腦袋處閃了一閃,這雞竟然有二對眼睛…
這是一隻倏(shu)魚(注一),不,應該是一條才是…
此時這條倏魚好像已經被摔的七昏八素,也難怪,從那麼高的地方跌落下來,如果不是它體積輕巧,又有一雙短短的翅膀借了借力,只怕早就摔成了肉泥了。
又是一陣淡青色的光芒在它身邊亮起,倏魚身邊漫起一層迷霧,倏魚所在之地青茫茫的一片,那分明是已經得道的妖怪使出幻化術的景象。
等到青芒散去,一個昂然七尺的大漢現出,而後得意的嘿嘿一笑,長身站起,剛想踏步前行,忽然摸著腦袋呼呼叫疼。
原來這倏魚所在之處正是一民家的屋簷底下,茭湖人個子偏矮,房子蓋的也較其他地方矮了很多,那大漢一長身頓時撞在了屋簷之上。
“唉,虧得帝江還說我這皮囊好看,真是麻煩。”那倏魚搖了搖腦袋,再次使出幻化術,這次出現的是一個小小的孩童,倏魚滿意的拍拍身上的衣裳而後裂嘴一笑,蹦蹦跳跳的往烏風林去走去。
茭湖通往烏風林的小路上。
空間扭曲了一下,二個影子忽然出現,一個清脆的聲音響起,其中一個影子個子矮小,聽聲音只是一個幼童。
“師傅,那裡似乎有妖氣浮動,我們是否過去看上一看?”
“嗯,看來妖怪們也對這仙器起了染指之心,不過…”那師傅似乎躊躇了一下:“…不過此時烏風林中仙器靈氣浮動,恐怕已有人作法驚動於它,我們還是從速趕去才是,省得落了後手。”
“師傅不是常說斬妖除魔是我們修仙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