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2/4 頁)
。
另外,玄心宗發出了‘天仙令’,此令乃是仙魔大會之時,由仙道眾家公推頒與當界仙道第一大派的令牌,代表仙道最高權威,但若無大事,不得擅用,故此有了此令之後,至今為止,也只在當年圍剿魔道至尊赤焰門魔王一戰以及針對狐族的懲妖之役時用過二次。
此次一出,除一些原本就孤僻的仙道門派之外,其餘漢土仙道之人紛紛往玄心宗趕去。
懲妖之役後,狐族與仙道之間已有深仇,對人類防備之心也是極重,雖然此時還不知其用意何在,但在這強敵環伺之時,世敵又有異動,故此仍禁不住有些擔心。
又是一日過去,在寶寶終於忍不住淚水、金帝的面色也越來越難看之時,周道兒終於悠悠醒來…
〖第四卷:潛龍出淵風雲動〗第二十八章
(先二天一章再說,等爸媽放心了,恢復速度!)
一片黃土之上,聳立著幾座綠的好似翡翠一般的山麓,與旁邊那風沙漫漫的情形相比,顯的極為突兀,在當中一座山頭之上,一幢幢象牙色房屋有如繁星點點遍佈其上。
那房子均是底部寬大,方底尖頂,看那構造,不似漢土風格,陽光下,那尖頂散發著道道金光,燦爛之極,雖然數量眾多,但錯落有致絲毫不顯雜亂,仔細看去,那許多房屋恰好組成一個巨大的佛字,嵌在青山之上。
這便是北蠻梵音寺。
在古印,梵音寺乃是與大日如來坐化的菩提樹齊名的佛道聖地,號稱佛道第一寺廟,數千年來佛道不斷的修建,使得古印梵音寺規模日漸擴張,面積比一些個小城市還要來的廣闊些,據說其內更有佛道僧人數十萬之多。
這北蠻的梵音寺雖然只是借名而冠,在規模上遠遠不如,但卻也另有獨到之處。
寺廟的房屋,完全是以古印風格所建,特別是那依山而行、匠心獨具的‘佛’字佈局,更是當年一名古印建築大師得意之作。
還有那廟宇尖頂的金色,都是用一張張金箔貼就,裡面的佛像,據說大半都是用一種千年只得一寸的珍貴樹木雕成,當年此廟建成之後,號稱漢土第一奇剎,並非虛言。
梵音寺所在,已是北蠻的邊境,離天池有數百里之遙,處在沙漠邊緣,再往北,便是一望無際的薩拉沙漠,而往南數十里處便是當年赫赫有名的北蠻第一大湖羅泊湖,這羅泊湖佔地萬頃,有‘內海’之稱,更是灌溉了身旁數百里的土地,造就了密林綠野,將薩拉沙漠擋在了自己的身外。
湖邊曾有一座羅泊城,原先只是北蠻原住民所居的小鎮,由於它貼近薩拉沙漠,是經過沙漠前往西域他國的前哨站,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所以在漢土與西域他國通商之後,短短數百年時間,便從一個小鎮發展成了數十萬人的大城。
佛道入漢土之後,也曾有一段時間的輝煌,特別是在靠近西北之地,信徒贏眾,曾在漢土之上‘立佛萬尊,豎廟千幢’,梵音寺便是那時為羅泊城的信徒所建。
然而這好日子卻不長久,佛道在漢土日盛,仙魔二道終於按耐不住,聯手打壓,那羅泊湖便在那時神秘幹凅。
據說當時‘天有異象,地為之開’一夜之間,偌大的羅泊湖便滴水不剩,留下的,只有一道巨大的裂痕,由南至北,縱橫數十里,就好像一張張大了的巨嘴一般醜陋的橫在那原該充滿清涼甘甜的湖水的湖床之上。
沒了羅泊湖的水源之後,樹木枯死無數,薩拉沙漠迅速南擴,只是年許,數十萬人的羅泊城便成了死城,留下的,只有那些年老力衰、無力遠行的老人,再過幾年,連這些老人都死去之後,梵音寺也徹底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沒有了羅泊城之後,商旅透過薩拉沙漠均改由羅泊城往東六百里的敦凰石窟而行,許久之後,羅泊城附近徹底成了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那被廢置的梵音寺也被幾個修練有成的妖怪所據,成了妖窟。
說來也奇怪,梵音寺所處的山麓周圍,幾乎所有的樹木都已枯死,可偏就這梵音寺附近,樹木仍是鬱鬱蔥蔥,活力十足,只是偌久過後,那建築群已然破爛的不象話,處處可見散落的磚瓦斷梁,如若不是當年建造之時用料考究,地基打的又是極為牢靠,只怕早已倒塌。
但此時,原先那破敗的廟宇已被修繕一新,雜草叢生的道路也都清理乾淨鋪上了硃紅色的石板,象牙色的牆壁洗刷的乾乾淨淨,那被人剝落的金箔也奇蹟般的在一夜之間全數貼了上去。
梵音寺中央,一座最高大的廟屋內氣氛古怪。
帝江站在中央不停的走來走去,不時瞪瞪對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