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述: “他是我早年崇拜的人物,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創造,有功勞!” 從蔡元培校長,到李大釗、陳獨秀先生,毛澤東得助於楊昌濟先生,認識了一個個中國教育、文化界的領軍人物。他感覺著自己的目光深了一些,也遠了一些,他更近地捕捉著拯救中國出路的良方。 這不,又一位非同一般的學者、大家,跟毛澤東“不期而遇”。 那是在北大新聞研究會的例會上,一位長髮,中分頭,五官楚楚,身著西裝,儀表英俊,氣質高雅的先生。與胡適不一樣,他偏喜歡跟學生們圍坐在一堆,談說得融融洽洽的!這位先生叫邵飄萍,原名鏡清。北京《京報》社長,新聞研究會導師。時年34。中國新聞教育的開拓者。1926年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殺害。 邵飄萍細細審度著毛澤東道:“你是來旁聽的?” 毛澤東如實回覆:“不是正式的學生。”他有心點破自己無身份的身份。 “聽說你提的問題,都不好對付?”邵飄萍友好地調侃著,“我倒樂意聽聽。” 學生會員們禁不住相顧竊笑。 毛澤東感懷之下,反倒不好意思了。 “請提問。” “謝謝先生。”毛澤東禮貌地鞠了一躬,目光在記錄本上一頓,“邵先生想力改報紙新聞單單就按照政府檔案發訊息的陋習,而力主記者自身的調查,報告真相……” “嗯。對社會負責,不務空談。” “我敬佩先生的膽識,十二分的贊成。可政府能答應嗎?不會……” 邵飄萍憬悟到毛澤東的擔心,哈哈一笑:“為辦報紙,我跟牢房早交上朋友了,它不嫌我,我不嫌它;當然,不去更好。” 滿室雀躍,繼而敬佩的掌聲不期而起。 一個樂於討教,一個樂於討論——還頗欣賞對方的赤子之心,於是毛澤東與邵飄萍順理成章地有了非同一般的師生之情,當然還有同氣相求的蔡和森與鄧中夏。 湊了個週末,邵飄萍請毛澤東、蔡和森、鄧中夏一行來到自己的《京報》社。 “其實我早就認識邵先生了。”毛澤東輕輕一語,把邵飄萍鬧了個“頂頭呆”。 “你早就‘認識’我?” 毛澤東點點頭道:“1912年,在《漢民日報》上,先生大罵袁世凱!……” “噢,哈哈。”邵飄萍恍然記起,“我的牢房生活,就是那個時候開始的。你真有心吶!” 毛澤東一行進到編輯部,發現什麼,六道目光即刻“凝固”了。 牆上,大字醒目——“鐵肩辣手”。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鄧中夏一吟而出,大感痛快。 邵飄萍注視著仰首凝眸的毛澤東問:“潤之想什麼呢?” “我們都負有‘鐵肩辣手’的責任。” “你也想辦報?” 蔡和森慨然回覆:“我們早有此想。” “好,時下的中國,尤其需要‘鐵肩辣手’,多多益善!” 毛澤東的自述: “邵飄萍對我的幫助很大。他是新聞學會的講師,一個自由主義者,一個具有熱烈的理想和優秀品質的人。”1918年11月11日,波及全球人口十五億,死亡三千餘萬,持續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以德奧同盟國的失敗而宣告結束。 《京報》以特大號的黑體字,迅猛地推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爆竹、歡慶,如浪潮沖天,聲撼八方。 透過故宮的琉璃屋脊,陰霾的天際似有情地灑下一抹依稀的亮色。 四天後,即11月15日,天安門廣場已成了人的汪洋。 毛澤東、蔡和森率著準備赴法的湖南學子,加上楊開慧,匯入到北大學生的人潮中。 “子升他們會去哪裡嘞?”毛澤東尋顧著。 “講好今天全體都來的。這個人!……” 突起的掌聲,淹沒了蔡和森不滿的責怪。驚回首—— 李大釗身著灰色棉布袍,登上臨時搭建的講臺,鏡片後的目光,較之平素的熱忱、激情又平添出幾分希冀。他沒有演說家的動作,平實如故:“我老老實實講一句話,這回戰勝的,不是聯合國的武力,是世界人類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國的軍閥或資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臺下。一張張激奮的臉龐!一陣陣動人的掌聲! “是我們庶民?!”楊開慧靜謐的秀臉上,浮起動情的紅光。 “庶民?!我們的民眾!”毛澤東的雙眸間,折射出難抑的光華。 李大釗繼續著從心底發出的吶喊:“我們慶祝,不是為哪一國或哪一國的部分人慶祝,是為全世界的庶民慶祝。不是為打倒德國人慶祝,是為打倒世界軍國主義慶祝!” “太對了!” “打倒世界軍國主義!” 口號似潮,掌聲如流。沸騰的廣場,熱浪排空!“失蹤”的蕭子升,此刻當然不會閒著。他專程去李煜瀛先生府上請教。  
第十章:鷹擊長空(7)
大客廳裡,除了蕭子升,另外還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