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3/4 頁)
出從未在中國戰場上使用過的裝甲師團,參戰各軍的糧彈後勤支援,都有半年以上使用量的準備;馬六萬七千(1使得日軍甲種師團再加上所有補充、特種作戰單位之後,作戰的兵力達到三萬兩千人。匹,運輸汽車一萬三千輛,運輸補給船艇一萬艘。並且調動日本全國所有的道路、橋樑工程支援人力與器材,投入戰線後方道路的維修。日軍在一號作戰計劃所有的作戰需求,上至野戰醫療裝置,下到士兵軍靴的修理,都一應俱全,它成為日本皇軍成軍以來,歷史上空前的全面出擊作戰,其動員規模,超過了明治時期日俄戰爭的兩倍以上。
日軍的中國派遣軍,在受到大本營如此強力的支援之下,可以說是喜出望外,因此也決心拚出所有的力量,以完成挽救日本帝國生死存亡的大決戰。所有參加作戰的野戰師團,都組織特殊的作戰敢死隊編組,特別加強突擊、夜戰與城市作戰訓練;並且舉辦各種作戰研習會議,徹底檢討過去與華軍作戰的經驗,提出改進的對策方案。日軍從大本營到前線參戰部隊,一再進行周密的兵棋推演,以及全軍的戰前演訓與競賽。
34。2 中國面臨的內憂外患
但此時的中國守軍,卻正處在戰力嚴重空虛的階段。由於中、美為了軍經、援助的問題,爆發了嚴重的摩擦,雙方關係幾乎瀕臨破裂;在史迪威的運作之下,中美之間的合作關係更是遭到全面的破壞,不但所有援華的陸軍裝備、物資2,百分之九十都用到史迪威的緬甸作戰準備之中,而且中國最精銳的八個軍的部隊,被抽調去參與緬甸作戰。史迪威在這時一再強調,日軍根本無意對中國軍隊發動任何的作戰攻勢,最多隻是破壞與劫掠的“軍事演習”罷了;所謂日軍即將在中國戰區發動全面攻勢的情報,只是蔣介石藉口來“勒索美國”的援助物資而已,同時蔣不願派遣接受美援裝備的華軍,參加緬甸作戰。因此中國戰區的最高統帥與參謀長,不僅存在著嚴重的摩擦與政治鬥爭,在最為重要的關鍵時刻,對於日軍的作戰動向與情報判斷,看法也幾乎是南轅北轍。
史迪威這時掌控著一切的美國援助物資,以及中國的戰略預備隊兵力。他一心一意只想動員華軍,早些幫他完成反攻緬甸的作戰;同時他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就是希望蔣介石的部隊在中國本土能夠遭到一敗塗地的打擊,這樣他才能有機會全面地接受中國部隊的作戰指揮權。因此史迪威故意漠視日軍集結的情報,不斷向華盛頓報告蔣介石根本無法作戰,日軍在中國戰區(2以中國戰區華軍的需要來說,由駝峰空運輸入的美援物資在數量上僅只是杯水車薪而已。)其實沒有威脅。
由於美國政府拒絕貸款中國十億美元,以挽救中國後方所爆發的惡性通貨膨脹,因而與國民政府產生了嚴重的摩擦與誤會。同時盟國決定延後打通援助中國的緬甸通路,因此中國能得到的實際援助,仍然只靠駝峰空運的一點點物資,來維持中國戰區最低限度的戰力。但這時中國的整個局勢,已經因為多年的戰爭而使力量面臨枯竭,同時外援久候不至,人心更是動搖;華中地區又碰上連續兩年嚴重的旱災,造成國民政府控制的地區,發生了嚴重的糧食、物資匱乏與惡性的通貨膨脹,不但數以百萬的人民可能因饑荒而死,就連軍隊的衣食補給,也發生極度的惡化的問題。
國民政府在領土與人口日益緊縮的狀況之下,收入難以增加,但是戰費則不斷飛躍成長,為了應付抗日戰爭的龐大戰費支出,只有擴大法幣的發行量。一九三七年六月,盧溝橋事變之前,國民政府的法幣發行總餘額,只有十四億元,但是到了一九四四年的十二月,法幣的發行總餘額,已經暴升到一千八百九十四億元,增加了一百五十倍。當時的法幣是在美國印製的,單是為了印刷法幣,就動用了美援貸款的十分之一,合計高達五千萬五百萬美元。每個月為了運送這些法幣回國,佔用了駝峰空運量達一百五十噸,消耗了四千五百加侖的汽油。
由於法幣近乎無限量的發行,國民政府統治地區的物價大幅上升,以一九四一年的物價指數為一百,到了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物價指數上升到三二二〇。在一九四四年裡,物價幾乎是到了天天上漲的地步,靠薪水收入的軍公教人員,受害最深;同時前線的部隊,也普遍缺乏衣食、醫藥與裝備。在史迪威與其同路人設法分化、離間之下,後方人心對於政府的失望,已經接近不滿與沸騰的狀態,於是各個政治派系的人物開始借題發揮,國民政府內部開始湧現政潮,而原本全國上下團結抗日的精神開始渙散。
為挽救經濟的問題,國民政府企圖以美國的貸款,在美購買黃金,然後運回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