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BOOK。※虹※橋書※吧※
第28節:大學生創業應避開的陷阱(2)
創業的成功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紮實的專業知識之外,豐富的創業經驗、暢通的資金渠道、合理的創業者素質等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左右創業的結果。大學生如果對自身經驗和能力認識不足,對創業的期望值過高,一開始就定位較高,很容易失敗。
因此,大學生創業不妨放平心態,深刻了解市場和自己,然後從基層做起,從實際做起,走穩創業的第一步。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要以謙虛的態度不斷學習,積累經驗、提高能力,根據自身實力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切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三、紙上談兵
缺乏經驗是目前大學生創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少大學生創業者不習慣對其產品或專案做市場調查,而是進行理想化的推斷,他們的思路往往是這樣的:〃如果有多少人需要我們的產品,每件售價多少元,那我們就有多少多少的銷售額。〃這種推斷方法是缺乏實際根據的,而且常常起著誤導作用。所以大學生在創業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場調研,一些可行性研究也可委託專業機構進行,在瞭解市場的基礎上創業,才能長久。正如麥克·戴爾所說:〃新成立的公司所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你無法瞭解什麼才是正確的策略,因而必須做很多的測試與實驗以便於調整策略,找出重點所在,所以要勤做實驗,一旦發現怎麼做比較好,就把你的焦點放在這上面,仔細推敲。〃
四、單槍匹馬
當歷史進入〃泛精英時代〃,個人英雄主義的市場已經大大減少,在強調團隊合作的今天,創業者想靠單槍匹馬獲得成功的機率正大大降低。因為當前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應付創業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即使天才,如比爾·蓋茨。他也曾說過:〃我一向排斥〃企業家〃這個字眼。〃企業家〃一詞對我是個抽象的概念。我自己是一個軟體工程師,而我決定要找一群人來一起工作,這群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創造出越來越多的產品。〃
在新的創業時代,團隊精神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創業素質,而如今大學生一般都有獨立的個性,排斥他人的約束,在創業中常常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即使身處團隊之中,也很難與他人密切地合作,這些都降低了創業成功的機率。
◇歡◇迎訪◇問◇BOOK。◇
第29節:基層做起又何妨…大學生創業的經驗積累(1)
起點決定高度,成敗亦非偶然…… 創業準備
第一節 基層做起又何妨……
大學生創業的經驗積累
亨利·福特曾說:〃任何人只要做一點有用的事,總會有一點報酬,這種報酬是經驗,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也是人家搶不去的東西。〃由此可見,經驗對於創業者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意義。
有專家指出,當前大學生創業面臨5大障礙:一是缺乏啟動資金;二是缺乏市場經營經驗;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弱;四是創新能力不強;五是所學知識與實際運用聯絡不緊密。而據另一項調查顯示,〃經驗不足,缺乏社會關係〃以50%的比例高居各種障礙之首。因為雖然現在的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有一定的知識面,然而大學生畢竟身處校園,不能很好地瞭解和把握市場規律和遊戲規則,同時又欠缺實際的經營管理能力和各種理財能力,在創業過程中處理各種具體事務時就難免顯得力不從心。所以大學生要經歷一個學生時代到職業時代的轉變,完成一個學生到創業者(經理人)的角色轉換,最終取得創業的成功,突破經驗不足的瓶頸就顯得尤為關鍵。
就大學生而言,積累創業經驗一般有以下兩種途徑。
一、求學期間透過學習、兼職等方式獲得創業的初步經驗
大學時代是人生的一個黃金時代,是實現自我蛻變、明確人生定位的關鍵時期。一般來說,大學生們的自我意識在大學期間基本覺醒,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價值所在,從而為自己擬定一個初步的人生規劃,這就為以後的成功打下了初步的基礎。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就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來說,大學期間就應為以後的創業做一些初步的準備,積累一些必要的經驗。一般來說,大學一年級時,就應主動接受職業價值觀方面的教育,開始瞭解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專業背景,為今後選擇創業、確定職業目標奠定基礎。大二、大三時透過參加社會實踐和實習活動,對專業的社會需求和發展前景深入瞭解,根據實踐中自我適應程度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