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成了他那個時代的職業驢友。他順長江東下,泛舟洞庭、駐馬廬山,一路游到六朝金粉之地金陵,直至剡中。“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剡中一帶是王羲之等名士最愛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了李白心中最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提起李白這段職業旅行家的生活,蛀書很是羨慕,羨慕他那個時候旅遊景點不收門票,想去哪兒去哪兒。
遊洞庭時,同行的驢友吳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是個俠義之人,為亡友哭得昏天黑地,大熱天的,他守在朋友的屍體旁不願走。有一頭老虎餓急了想吃老吳的遺體,硬是被李白趕跑了。李白把吳指南暫時安厝在洞庭湖邊,直到很多年以後才取出他的骨殖,在洞庭湖水中洗淨,然後背在肩上徒步數百里,在鄂城找到一塊風水寶地讓朋友入土為安。有學者據李白給吳指南做二次骨葬的事實來推測他其實是個突厥人,甚至還有人考證出李白的面相更接近突厥而不是漢人。哦賣糕的,原來李白是一個有外國血統的混血帥哥呀!怪不得那麼帥的。
金陵、剡中一行後,李白又回到了楚地。在安陸,他迎娶了高宗朝宰相許圉師的孫女,開始了“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安陸的白兆山,便是李白此時最喜歡去的所在。蛀書幾年前去安陸,沒有跑一趟白兆山,到現在都還後悔不迭。此時的李白十分傲氣,一般人所走的科舉入仕這條路他根本瞧不上眼———他肚子裡裝著趙蕤老師傳授的縱橫術,那可是跑官要官的《葵花寶典》 呀。他自視極高,夢想是以布衣而為卿相,根本不願意像普通人那樣從一介小官慢慢熬上去。所以,這段時間裡,他以安陸為中心,南至江夏、荊州,北到襄陽、洛陽甚至太原,四處干謁投書,希望引得某位高官的注意,籍此得到一官半職。他先後投書安州李長史、裴長史,襄陽刺史韓朝宗等人,卻都被人看成是志大才疏的混混,誰也不願意推薦他。此次干謁,李白唯一的收穫是結識了郭子儀。他與元參軍遊太原的時候,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卒的郭子儀因犯法將受重罰,李白愛才,便透過元參軍的父親為郭子儀求情,赦免了他的罪過,使郭子儀對他感恩戴德。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李白:原來吹牛也能做成大事業(3)
開元二十四五年前後,李白曾經入京城求官,結果仍是失望而歸。做什麼事兒都不順利,是不是住的地方風水不好?極度鬱悶的李白決定移居山東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等人隱於徂徠山,號稱“竹溪六逸”,哥兒幾個都有點憤世嫉俗,天天在一起酣歌縱酒,實在幹不出什麼正經事兒。李白不但不幹正事兒,還寫詩嘲笑別人“白髮死章句”。有一天,無事可做的李白居然想到了向時任北海(今山東益都)太守的李邕投書,這李邕也是個鼻孔朝天的狂人,誰都瞧不起的,李白跑去見他,自然遭了白眼。垂頭喪氣的李白只好寫了一首 《上李邕》 來發牢騷,“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孔子曾經曰過:“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就連孔夫子都明白“後生可畏”,你這個老傢伙怎麼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呢?當然,李邕名氣大得能嚇死牛,他才不理會後生小輩怎麼嘀咕呢。
天寶元年,李白再遊剡中,認識了著名道士吳筠(大唐皇帝奉老子李耳為遠祖,自然格外重視道教和道士)。不久,吳筠受命待詔翰林,順便就向唐玄宗推薦了李白;而李白又透過元丹邱認識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於是,在吳筠與玉真公主的雙重推薦之下,李白出頭的機會終於來了。接到朝廷的徵召令,李白胸中鬱積了十多年的晦氣一掃而空,高唱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來到了長安。
(三)
清平調詞(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長安三年,是李白一生中最風光的一段日子。吹了四十年的牛,是騾子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