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軍令,要是睢陽城再多幾天的糧食儲備……可惜,一切都是假設。張巡以數千之眾,與令狐潮和尹子琦兩支大軍先後接戰四百餘次,殺死敵將三百餘人、士兵十餘萬,兵鋒所指,戰無不勝,最後卻因內耗而飲恨疆場。唯一可以告慰天下的是,因為睢陽沮遏賊勢,江淮才沒有陷入敵手,唐王朝才贏得了轉敗為勝的機會。張巡因其蓋世之功,死後被追贈揚州大都督,唐末大中年間,更是與許遠等三十七人影象凌煙閣。睢陽本地也專為祭祀而建有張巡、許遠廟堂,人稱“雙廟”。
根據史籍記載,張巡是個關公式的美男子:身長七尺,鬚髯若神,不怒自威。作為文士,張巡記憶力超群,韓愈 《張中丞傳後敘》 記載了他的部下於嵩講述的一個故事。張巡見於嵩讀 《漢書》,問他:“你為什麼總讀這本書?”於嵩答道:“因為讀了很久,覺得未熟,只好反覆地讀了。”張巡說:“看來你的記憶力不太好,任何一本書我只要讀過三遍,就能終身不忘。”於是一字不錯地將於嵩所讀的那捲 《漢書》 一口氣背完。於嵩大吃一驚,以為張巡只是偶爾熟讀這一卷而已,但是隨便拿起另一卷來問張巡,張巡都能對答如流。可是於嵩跟隨張巡那麼久,卻並沒怎麼看到他讀書。守睢陽時,城中軍士、居民近萬人,張巡知道任意一個人的姓名之後,再次見到都能隨口叫出。
也許有人會說,吃人是張巡彪炳史冊的功業中最為人詬病的一點。我不知道應該如何評價張巡吃人,因為吃人畢竟不是任何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所能坦然做到的。但是,在那樣的情況下,是坐視自己的國家滅亡於不顧,還是含淚吃人殺敵?千年之後,當我們仰望那些吃人的英雄的時候,還是不得不承認,他們確實佔據著盡忠報國的道德制高點。人的觀念是變化的,我們以現代的人本觀念去衡量一個生活在一千多年前時代的古人,是否合適?魯迅先生說過: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即使張巡有缺點,但我們還是有必要記住他一身勇當千萬軍的壯舉,記住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猛,記住他以身許國、死而後已的忠誠。
txt小說上傳分享
蕭穎士:差點被韓國人搶走的寶貝(1)
仰答韋司業垂訪五首(之三)
晉代有儒臣,當年富詞藻。
立言寄青史,將以贊王道。
遼落緬歲時,辛勤歷江島。
且言風波倦,探涉豈為寶。
不遇庾徵西,雲誰展懷抱。
士貧乏知己,安得成所好。
蕭穎士(716-768),字茂挺,祖籍蘭陵(蘭陵有北蘭陵,即今山東嶧縣;南蘭陵,即今江蘇武進。蕭是武進人)。梁鄱陽王蕭恢七世孫,也算是龍子鳳孫了。蕭穎士自小聰明異常,據說四歲就能寫文章,十歲的時候被破格錄取為太學生,讀起書來一遍即能背誦。後來他跟朋友李華、陸據一起遊覽洛陽龍門,在路旁石碑上讀到一篇好文章,哥仨想背誦下來,結果蕭穎士讀一遍就能背誦如流,李華要讀兩遍,陸據則要讀三遍。蛀書小時候一首“鋤禾日當午”都要背一天,差點被老師打成爛豬頭,跟蕭穎士比起來,真是慚愧得想買塊豆腐一頭撞死算了。
開元二十三年,十九歲的蕭穎士以廷詩對策第一的名次考上進士,一下子就成了天下名人。他的父親蕭旻當時是莒縣政府秘書長,因為犯罪被抓起來關在監獄裡。蕭穎士跑去向父親的上司張惟一求情,兩人聊了聊,張惟一答應了。張跟別人說:“蕭旻有一個極有出息的兒子,這次就算賣他兒子一個面子吧,即使因為包庇老蕭而丟官,老夫也認了。”您看,一個毛頭青年居然能牛叉到這種地步,容易麼?
天寶初年,蕭穎士進入秘書省做秘書正字,當時秘書省幾個牛皮哄哄的名士像裴耀卿、韋述等人,雖然都是老資格的研究員,卻沒有一個人敢看輕蕭穎士,而是主動跟他平起平坐,這下子更是把他的名聲抬起來了。不久以後,蕭穎士奉旨去河北一帶蒐集古書,因為貪玩,好長時間都沒有回京述職,結果被御史彈劾丟官。其實蕭穎士對做個有職無權的圖書館員也沒啥興趣,於是乾脆就留在濮陽,開館授徒,收了很多學生,名望仍然極高,大家都尊敬地叫他 “蕭夫子”。再後來,朝廷想起了他,又把他請回長安做集賢校理,仍然是與文字打交道。時任宰相的李林甫想見他,卻又喜歡擺臭架子,蕭穎士才懶得理呢。正巧這時他父親去世了,所以蕭穎士以守父喪為藉口,不肯去李林甫家———其實他是丟不起那個人。名士嘛,當然清高了,他可不把跟宰相一起喝茶當成榮耀。可是李林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