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中以軍委會名義嘉獎一名營長一時不知何故。作戰中團長、營長在一線負傷陣亡豈在少數?
幾天之後,軍委會政治部向全軍部隊下發了一份關於這位曹克人營長的事蹟材料,將領們看後無不慨嘆點頭。
南嶽軍事會議開了五天,21日結束。會後,各部隊進行了在軍史上被認為是對日作戰的重要戰役之後最為深入、效果也最好的“全軍大檢討”。
第九戰區檢討:
一、對阿南惟几上任後敵11軍作戰方案的變化判斷失誤。
二、戰區作戰方案基本沿用上一次會戰舊案,無因敵情而相應變化,至會戰初期連續失利。
三、兵力分散使用,其結果是分別為敵之強大兵力集團擊破,損失重大。
四、選擇決戰地帶主觀隨意。以保守長沙為目的,將決戰地帶一再北推,卻非但不能形成決戰條件,後來連長沙也被敵佔領。
五、通訊失密。初期因此失去戰場主動,後期查覺破密卻無備用密碼,只有如明語般續用數日,敵擷取戰區追截退逃之部署,戰果大減。
六、作戰初期大雲山之役為敵所乘,致湘北正面兵力虛空,開戰數小時便被敵突破一線。
七、軍紀敗壞。師長臨陣脫逃者有之,敷衍命令不力戰者有之,貪功虛報、畏縮不前、不主動協同、遺棄傷員烈士、被俘變節甚至搶劫百姓、*民婦者均有發生。
……
楊森27集團軍的檢討則細到各作戰階段:
甲、新牆河北岸序戰時期
一、敵情判斷似嫌主觀。
二、友軍彼此不相信,致乏協同。
乙、新牆河南岸至瀏陽河北岸作戰時期
三、部隊一般運動遲緩。
四、各級指揮員統率能力薄弱。
五、各部隊官兵紀律太壞。
六、奉行命令不徹底,甚至對所受任務取巧規避。
……
蔣介石翻看著案頭各部隊上報的檢討報告時,已回到了重慶。報告中大量反映出軍隊在作戰指揮、平日訓練、上下與友鄰關係、軍法軍紀及軍隊基礎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問題嚴重,令他十分氣惱和憂慮,但此次下面能據實說話,不隱蔽錯誤,這又令他感到欣慰。
秋雨飄飄灑灑,將一場大戰留給天空和大地的一切都點點滴滴地帶入泥土深處。第二次長沙會戰自1941年9月7日始,至同年10月12日止,歷時35天。含湘鄂贛邊區在內的湘北戰場,中國軍隊投入兵力萬;日軍則為萬。
中方史載:是役,中方傷亡官兵共計69;917人;日方傷亡數為48;372人。
日方史載:中方遺屍54;000具、俘虜4;300人;日方損失為:亡1;670、傷5;184,死傷軍馬2;260匹。
東條英機用一支紅色粗筆在檔案封面寫上:“一號作戰”(1)
龐大而沉重無比的戰爭之輪吱吱嘎嘎地緩慢前行,一路血泊地碾進1944年。在這個多災多難的世界,正義的力量歷經苦戰,終於走出了最為艱辛的歲月,朝著心中渴盼的和平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在蘇德戰場,叼著大煙斗的斯大林帶領他的將軍們開始實施以徹底粉碎第三帝國為目標的“十次打擊”。1944年1月,穿著笨重的皮靴和粗呢大衣的蘇聯紅軍在冰天雪地中向已經驕傲不起來的純種日爾曼人發動了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即“第一次打擊”,幾乎在同時又展開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戰役即“第二次打擊”。蘇軍在兩次戰役*投入兵力345萬,而應戰的德軍兵力也達254萬。大氣魄、大戰場、大廝殺、大流血,名副其實是“世界大戰”的感覺。兩次戰役都以蘇軍勝利而告終,法西斯德國從此喪失了對蘇戰爭的主動權,直至第二年徹底失敗。
1944年1月21日夜,按照羅斯福和丘吉爾兩位巨人擺好的棋盤,美國第5集團軍和英國第8集團軍在義大利的安齊奧登陸,與此同時另一場著名的登陸作戰“諾曼底登陸”也進入倒數計時的待命狀態。這兩次登陸開闢了歐洲的第二戰場,加速了德意法西斯勢力在歐洲走向全面崩潰的步伐。
在生長著茂密亞熱帶叢林的緬甸,乘中國遠征軍牽制著日軍主力,英國第5和第7英印師於2月份在阿拉幹山區的黃金要塞同日軍大戰一場。是役,擊斃日軍7;000餘人,俘虜5;000餘人。取得了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英國對日作戰的首次勝利。英日兩軍又在印緬邊境的英帕爾平原再次大打出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