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坦克和火炮,在中國軍隊下手前搶攻南昌城。
當時陳誠仍是名義上的九戰區長官,他讓薛嶽坐鎮長沙,將南昌方面的指揮大權交給心腹羅卓英。薛嶽日日守在作戰室,透過電話、電報旁觀戰局,心中好生難受。眼看南昌城落於敵手,眼看反攻受挫。
南昌會戰失利,過不在薛嶽,但事情畢竟出在九戰區,各地將領風言風語,薛嶽心裡像結了老大個疙瘩。
數月苦讀地圖,驅車現地察看,薛嶽已經對湖南地形瞭然於心,他頭腦中確實在形成著某種東西,某種大膽奇特而且有很大成功把握的構想。但正如趙子立所理解的,薛長官伯陵直電蔣介石,力轉定局,與其說是出於軍事上的考慮即“謀”,倒不如說是出於幾次失敗、丟臉而累積的一股有名無名的“氣”。
在陳誠幫助下,後來蔣介石終於同意變更了既定方案。薛嶽高興,白崇禧生氣。這次會戰開始後,白奉蔣命協助薛嶽指揮,雖親臨設於長沙市湘江西岸嶽麓山頂的戰區指揮部,卻做了個閉嘴菩薩,不置一詞。直到幾十年後在《白崇禧*》中談到第一次長沙會戰時,仍不認為此戰獲得勝利,他說日軍是:“行有計劃之退卻,未受多大損失,這是事實。”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突破新牆河,突破汨羅江,太陽旗直指長沙(1)
“9月14日晨7時,中井良太郎106師團2;000餘人向會埠萬保邦184師陣地發起猛烈攻擊。”
重慶、桂林、長沙接到這第一份電報時,閱報的人都說了聲:“開始了。”
會埠地處江西境內。這場會戰從這個緊靠湖南省界的小鎮揭開序幕。日軍攻佔南昌的106、101師團,與反攻南昌未成的前敵總指揮羅卓英將軍所轄各部,在對峙了整整5個月之後重又廝殺起來。
這是岡村寧次“湘贛作戰”計劃中的第一步,即首先在“贛”方面發起攻擊,吸引和牽制中國軍隊,為緊接著進行的湘北方面攻勢準備條件。日軍在贛北兵分兩路,分別攻向高安和修水。中國軍隊第1和第19集團軍部隊嚴陣以待,一場激戰在丘陵與叢林中展開。
區域性之一:高安不安。
羅卓英得到前線的電話報告時,甚至連應有的最初一刻的緊張都沒有,不看地圖,全在心裡。
他下達命令時聲音很平靜。記錄命令的機要參謀感覺羅總的語氣與命令內容不相吻合。
“著令各部嚴守陣地,以各自預備隊增援危急區域,不得期待總預備隊,失守陣地由各部自行奪回,為敵突破防區累及作戰全域性者,殺無赦!”
口述完畢,他叫來參謀處副處長楊秀琪:“什麼事都不要辦,你就給我盯住高安。”
高安是中國軍隊手中距南昌最近的城鎮,因而成為日軍傾全力要拔掉的釘子。9月15日,日軍突破宋肯堂32軍部隊在高安周圍的幾個前沿陣地,由東、西、北三面向高安推過來,32軍下轄的李兆瑛139師與唐永良141師官兵們冒著日軍飛機和火炮的猛烈轟炸,在越來越殘破的工事中頑強堅守。
一批批傷員和烈士被抬下陣地,日軍也成片倒在陣地前沿。軍長宋肯堂雙眉緊鎖,正打算將部隊撤出高安,避一避敵鋒。深夜時,19集團軍參謀處副處長楊秀琪奉命前來督戰,並帶來羅卓英的命令:堅守高安,決不能撤離。
9月16日,日軍發瘋似的連續組織強攻,守軍前沿陣地被炸成一片廢墟。官兵們在廢墟中堅持到黃昏時,各部隊傷亡均已過半。
入夜,宋肯堂與楊秀琪愁顏相對。宋請楊轉告羅總指揮,如果沒有增援部隊攻打敵側翼,就很難再堅持到明天晚上了,建議還是先撤出來再說。楊連夜將戰況和宋的意見電報羅卓英,但直至17日中午,未見回覆。
楊秀琪回憶說,17日下午,天下小雨,他隨收容隊到路口,見從前沿至高安城南臨時設立的傷兵醫院人流不斷,一路上許多重傷兵被抬下來,輕傷兵自己走著下來,抬擔架計程車兵說有許多槍丟在陣地上沒人管,軍法處的人說逃兵不少。過去作戰統計時有“失蹤”一欄,那其中大部分是逃兵。
18日,從拂曉開始打,日本飛機把高安城炸成一片平地,步兵也攻得特別猛。中午,宋肯堂下令部隊撤出城裡,在城南附近佔領了幾座山坡。高安遂陷於敵寇手中。
晚上,軍作戰科長季某對楊秀琪說,接到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和戰區長官薛嶽的命令,32軍立即組織反攻高安,並說將“王牌軍”也調上來了。“王牌軍”指王耀武74軍,這是九戰區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