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2/4 頁)
場大小都被夷為平地。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三號**包的威力,已經相當的不錯了。
“轟隆隆!”
又有沉悶的爆炸聲傳來。
最後試射的,才是裝量最少的一號**包,裝量只有十斤。
這種小核桃,最大的特點,就是射程遠,足足有五百米。至於爆炸威力,自然不能強求了。十斤裝量的黑色火藥,能夠有多大的威力?爆炸以後,最多也就是對身邊十米左右的反內造成破壞性的傷害。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襲擾敵人步兵的集結。如果是敵人出動的是騎兵,則用來打亂敵人騎兵的佇列。
其實,十斤裝的**包,能夠被投擲到超過五百米開外,已經是非常厲害的數字了。和這樣的**包相比,佛郎機火炮之類的都弱爆了。甚至,紅衣大炮之類的,和投石機比起來,也大大的不如。紅衣大炮發射的禮花彈,其實沒有太大威力。不過,紅衣大炮發射霰彈的時候,威方的確是不可小覷。
求推薦票!有推薦票的朋友,請給幾張好嗎?】。。。
更多到,地址
【第252章】繼續努力,天下無敵!
(0252)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
如果白衣軍要發展火炮,應該是向拿破崙火炮發展。紅衣大炮太笨重了,成本又高,還不如方便好用的投石機呢。拿破崙火炮是典型的青銅炮,有專門的炮車和彈藥車,行軍的速度快,行軍和戰鬥的轉換速度也快。它的威力和射程,都是相當不錯的。就射速而言,也基本上可以滿足戰鬥的需要。
當然,鑑於紅衣大炮的超遠射程,在某些時候,也不能忽略紅衣大炮的存在。如果只有投石機,沒有紅衣大炮,投石機就會被敵人的紅衣大炮遏制,無法發揮效果。紅衣大炮的數量多了,即使發射的是實心彈,威力也是相當強悍的。如果紅衣大炮和投石機混編使用,其作用或許會更大。
趙孟吉剛好在這裡,徐興夏就順便和他說起火炮的事情。日月銃的技術,已經沒有可能出現大的改變,只有質量上的不斷提升。這些都不值得關注了。白衣軍的火器要進一步強化,就只有向大炮方面發展。趙孟吉有點為難的說道:“千戶大人,以千戶所匠作坊的能力,是不可能鑄造大炮的。即使是衛的匠作坊,都不可能。大炮,只有京城的軍器局或者兵仗局才可以鑄造。”
徐興夏關切的說道:“是什麼原因?是不能還是不敢?”
趙孟吉儘可能通俗易懂的解釋說道:“是不能。鑄造大炮需要涉及的工序實在是太多了,和火銃製作完全是兩碼事。光是鑄造大炮的炮管,就需要很高的技術,還需要大量的專門的工具。此外,原材料的方面,也很複雜。一般的生鐵、熟鐵,又或者是百鍊鋼,都是不能用來做炮管的。做炮管的鋼鐵,必須是專門煉製的。”
他進一步解釋說,軍器局或者兵仗局目前可以鑄造的主要大炮種類,都是口徑比較小的火炮,如佛郎機火炮、虎蹲炮、大碗銃等。其中,又以虎蹲炮的鑄造數量最多。佛郎機火炮是葡萄牙技術工匠帶來的,部分的核心機密,還掌握在葡萄牙人的手裡。明國想要鑄造真正質量好的佛郎機火炮,還是要請葡萄牙工匠參與。如果自己獨自鑄造,質量一般都不會很好。
至於紅衣大炮,其實是英國人的艦炮,是葡萄牙人從沉沒的英國戰船裡面打撈上來的,然後販賣到明國來。估計,明國目前全國,也就是二十門的紅衣大炮,部分被安設在京城的城牆上,部分則準備運往遼東。軍器局和兵仗局,一直想仿製紅衣大炮,只是目前一直沒有什麼進展。技術難題不是一蹴而就的。
對於仿製紅衣大炮比較熱心的朝廷大臣,一個是徐光啟,一個是孫元化。其中,又以徐光啟最為積極。西方來的傳教士,利瑪竇、熊三拔等人,都是徐光啟的好朋友。在他們的yin*下,徐光啟還加入了天主教,成為大明朝的第一位天主教教徒。可惜,目前兩人都因為受到政敵的攻訐,賦閒在家。
徐興夏眼珠子轉了轉,腦海裡冒出拐賣徐光啟和孫元化的念頭。可惜,最後不得不惋惜的放棄了。他連還不是進士的袁崇煥都拐賣不了,就想拐賣兩位進士出身的文官,那也太不現實了。大明朝的文官,對於武官的蔑視,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的。不過,他還是不死心的說道:“能不能挖到幾個懂得鑄炮的工匠?”
趙孟吉遺憾的說道:“很難。他們都是另冊在編的,不屬於黃冊的管轄,平時根本不可能離開京城。如果屬下當初也參與鑄炮的研究,估計也沒有機會到寧夏鎮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