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部分(第2/4 頁)
的笑容。熟人之間遇到了,大聲的打招呼,語調裡都充斥著快樂的味道。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火藥味,不知道是哪裡燃燒鞭炮了。
有些採辦年貨比較多的人家,甚至是拉著板車來的。板車上,裝滿了各色各樣的年貨。有的板車上,還坐著一群的大胖小子,又或者是大胖丫頭,顯然是家裡的小孩子,跟著大人出來看熱鬧的。到來榆林城買年貨的人,當然不一定是住在榆林城裡面的,周圍十里八鄉到來的百姓,也是非常多的。
以前過年難得一見的鞭炮,居然也重新出現在了攤檔上,數量還不少。商家既然敢不斷進貨,說明購買的人絕對不會少。根據以往的經驗,只要是有錢買鞭炮的,買其他的年貨,應該就沒有問題了。事實上的確如此。徐興夏遠遠的看了一眼,發現鞭炮還真是好銷,一會兒就賣掉了一大箱。
在白衣軍攻克了榆林城以後,當地的委員會,就對土地進行了重新分配。一般的軍戶,每個人,都分到了五畝的田地。一般的家庭,都有二三十畝以上的田地。就算是延綏鎮的田地,有些乾旱,有些貧瘠,農作物的產量不是很高,只要全家人辛勤勞動的話,養活自己,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一年到頭下來,剩幾個錢,也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好吃懶做的人除外。
不過延綏鎮軍戶家庭最大的財政來源,還是來自白衣軍的軍餉。
延綏鎮參軍的軍戶數量,實在是太多了。而白衣軍的軍餉待遇,是相當不錯的。基本上每個戰士,一個月都有二兩銀子的津貼。如果有戰功的話,每個月可以拿到的銀子更多。而士兵基本的日常費用開支,軍隊都是全包的,不需要sī人掏一分錢。
也就是說,只要自已不揮霍的話,這二兩銀子,是肯定可以節省下來的。一個月節省二兩銀子幾個月下來就是一筆小小的資財了。如果有戰功的話獎賞更是豐厚。對於普通的百姓家庭來說,十幾兩的銀子,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了。具體到年貨來說,有三五兩銀子,全家人需要的年貨,都可以全部賣到了。
當然,過年的時候,除了置辦年貨之外一人一套新衣服也是必不可少的。徐興夏他們看到,生意最好的,其實不是賣年貨的商鋪而是裁縫店。年貨這些東西,可以在月底的最後幾天才買,不需要特別的著急。但是,新衣服卻是必須提前做的。
沒辦法,做衣服是需要時間的,你要是不早點訂做的話,過年的時候,就未必能穿上新衣服。大人們或許沒關係,小孩子卻不行啊!過年沒新衣服穿,怎麼高興的起來?因此,無論如何,都必須在過年前,給家裡人做好新衣服。
有些心靈手巧的小媳fù,看到裁建店裡面這麼多人,排隊做衣服不知道得等到什麼時候,就乾脆自己買了棉布之類的,回去準備自已做。正是看準這個機會,林家在榆林城大量的低價傾銷棉布。這些棉布都是在之前兩三個月就已經囤積起來的,數量很大,足可以滿足榆林城及周圍地區的需要。
以前,外地銷售過來的棉布,一匹要六百五十文錢。價格最高的時候,甚至超過一兩銀子。而林家在本地生產的棉布,只要四百文不到,足足便宜了三成以上。棉布的質量,還相當的不錯。這麼低的價格,這麼好的質量。自然引來無數人的青睞,棉布的銷量非常好。估計單是在棉布這一項生意上,收入就應該不少。
珍妮坊紗機的出現,讓林家的棉布生產,成本大大的降低,質量也有較大的提升,極大的加快了棉布進入普通百姓家庭的速度。徐興夏很樂觀的估計,再有三五年的時間擴充套件,明王朝各地的百姓,都應該是以棉布衣服為主了。麻布,應該逐漸被淘汰了。
“天啊,我好像看到有魚賣!”薩婉娜忽然大驚小怪的叫起來。
“這有什麼奇怪的?這都是從寧夏鎮運過來的!延綏鎮本地沒有魚,不等於別的地方也沒有啊。”徐興夏隨口說道。
“可是,這些魚還是活的。”薩婉娜依然是大驚小怪的樣子。
徐興夏這才明白薩婉娜的意思。原來,她驚訝的是,寧夏鎮的魚,運輸到了延綏鎮以後,居然還是活的。也難怪她驚訝。當時的鮮魚,的確是不能放久的,基本上是當天捉當天吃掉,過夜就不行了。長途運輸,更是不可能的。看來,自己有必要,跟這位女王好好的解釋一番。作為穿越者,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他緩緩的說道:“只要將馬車稍微改裝一下,做成貯水池的樣子,裡面放一些鯰魚,再將大魚放進去。鯰魚會追逐大魚,使得大魚必須不斷的遊動,這樣就不會死了。從寧夏鎮到延綏鎮,也就是三天的時間,小心一點的話,大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