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4/4 頁)
當然,大連灣附近沒有發現任何的勒子哨兵,因此這個程式也省去了。獵人突擊隊直接進入下一個任務,清理通往金州衛沿途的教子哨探。
從覺華島調來的舟師負責運送平遼軍的全部作戰人員,以及後勤物資。此次負責登陸作戰的陸戰隊有八千人,其中步兵三千人,由謝逸上尉和劉峰上尉統帶。炮兵部隊五千人,由李翰上尉和劉慧文上尉指揮,攜帶六百門天啟五年式八十毫米輪式前裝加農炮,每門火炮一匹騾馬即可拉動,不過彈藥車卻需要四匹騾馬拉拽,五千炮兵,有三千多人實際上是炮務後勤兵。
六百門加農炮,在後世那是相當強悍的一支炮兵部隊,即使在這個,時代裡,也是一支恐怖的炮兵部隊。
邸浩楠是炮術專家,因此潛意識中特別重視火炮部隊,因此才會使得平遼軍陸戰隊中火炮的比例達到如此之高。
覺華島上的兩千多艘小毋,在廣闊的大連灣內,綿延十幾裡,不到三個小時,就將陸戰隊全部運送到了岸上。
按照既定計戈陸戰隊迅速開往金州衛,要求在拂曉前抵達作戰個置,並組織起攻擊。
陸戰隊登陸完畢,接著就是詹曾勇少校等人指揮的一萬黑甲精騎了,一艘小舟一次運送兩騎,半個小時便完成了全部登陸。
騎兵速度遠遠快於海軍陸戰隊,但是按照邸浩楠的作戰三板斧,先炮兵、再騎兵,最後步兵,因此詹曾勇等人率領騎兵一路護衛李翰的炮兵前進。
晚上十點,全軍登陸完畢。
那浩楠在林風和大牛的陪同下,乘小舟登陸。
到了岸上,鄧浩楠不放心前線,於是執意將指揮部並移,安在距離金州衛以南五里外,並騎著“疾風”親自部署和視察前沿陣地。
夜色下,接著月光,鄧浩楠使用千里目遠遠的觀察金州城。
作為一個古城,金州城的歷史比較長。
金州城在遼金時代是座土城。明洪武四年至十年 引回7年,金州衛指揮使韋富於土城舊基上,經增修續建成為“亞”字形磚城。舊引年添設角臺4處。設4門。東曰春和,西曰寧海,南曰承恩,北曰永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