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1/4 頁)
“小女子知道了。”李月姐點頭,收好書,一邊自有下人侍伺著王爺吃飯。
吃過飯,李月姐又去燒了熱水,一翻忙亂下來,又衝了茶水端上。
“鄭典那差事當的怎麼樣?”這時,二王爺又問那三貴。
“還挺不錯,他剛剛當衙,手下的刀筆吏難免不服他,他也不急,先放了幾個最領頭人的假,那幾個領頭的書辦便煽動其他的人,一個個也跟著請病假了,如今若大的監督公署就他一個人,他每天也不急,就把過去的記錄檔案什麼的天天堆在自己的案桌前,一點一點的慢慢看,別的什麼事也不管,大印更是不蓋一個,如今是他不急,別的人急啊,許多事情沒有監督公署的紫花大印,那就不算完,坐糧廳的江主官這兩天急的嘴冒泡,先是把鄭大人叫去熊了一頓,可鄭大人委屈啊,說手下沒有幹事的人,江主官哪裡不曉得那些刀筆吏打的算盤,這會兒他也火了,覺得這些個刀筆吏不識相。乾脆的又從坐糧廳臨時抽了幾個書辦進了監督公署,如今是那些個刀筆吏急,紛紛的找人想回去,可鄭大人說了,讓他們安心養病,衙裡的事不用他們操心。”
那三貴說著。一臉笑咪咪的道:“鄭大人的手段還是不錯的。”
“不過是小道罷了,終究還要事兒乾的漂亮。”一邊二王爺道。
“那是。”那三貴的點點頭。
二王爺這時站了起來,在院子裡轉悠著,而那三貴卻把李月姐叫到一邊,然後一揮手。王四娘就同一個青蔥小娘站了出來,跪在李月姐面前。
李月姐發愣呢,這幹什麼?隨後那三貴便道:“李姑娘。鄭大人如今出來當差,他家裡那一攤子事情,沒個人幫著操持不成,前段時間,鄭典跟王爺求了,說他身邊沒個貼心人幫襯,又說李姑娘你歲數大了,拖不得。該及早迎娶你進門,事急從權,再加上鄭典不是長子長孫。這孝期有個一年也說的過去,而及早成親也算是完成老太生前的心願,所以。王爺就答應了鄭大人,你這婚期怕是近了,這要嫁人了,身邊沒兩個人不行,因此王爺給你挑了兩個人,這個王四娘,她當年是牽涉進空廒案的,你們也相識,她如今帶著一個孩上,手上一手灶上的活相當不錯,以後你們成親,身邊也要使喚的人的,給你搭把手不錯,還有這位青蟬姑娘,她的父親曾是京城富西倉的倉場御史,因牽涉了空廒案下的大牢,她也受了牽連,後來是王爺見著可憐,收留下來的,對倉場的一些東西熟的很,而她的母親是曾經淮幫大當家的女兒,對漕幫的一些東西也熟,還有各家夫人們的一些小手段也瞞不過她的,留給你,也能助上一臂之力,今後,若有時機,你給她一個名份就行。”
這什麼意思?
李月姐此時那腦袋子就轟的一聲炸開了,先是想著,難怪那天鄭典的醉話裡說著成親的事情,接著就傻傻的看著面前跪著的那個眉目如畫的女子,那女子約十六七歲,青蔥水嫩似的一個小娘,這會兒跟那王四娘一起,低垂著腦袋,看不到臉上的表情。
聽話聽音,那三貴雖然口口聲聲的說,這兩人是給她的,可顯然那青蟬姑娘卻是為鄭典準備的。
好一會兒,李月姐才回過神來,嘴角不由的翹起,眼角也起了一絲的怒意,這都什麼事情,還沒成親呢,就開始往鄭典屋裡塞人,想著,當年,年把頭跟年娘子在山場上活的多自在,這一到了通州,剛攀上三王府,便叫三王府在屋裡塞了人,將整個家弄的烏煙瘴氣的。
想到這裡,她打定主意,不管如何,從她這邊塞人,她過不去,於是便咬著牙道:“謝謝王爺和三貴管事的好意,只是人我不能收。”
“為什麼?”這時,響起的卻是二王爺冷冷的聲音。
李月姐看著二王爺那冷臉,也不由的吞口水,只是這時候她不能退啊,於是便顫抖著音道:“如果王爺是把人送給我的,我李家只是農戶人家,我李月姐只不過是一個農家女,用不起王府的丫頭,而如果王爺是要送給鄭典的,那就不能送我這裡來,我跟鄭典畢竟沒有成親,名不正言不順,不能替他做主。”
“李姑娘,你這是幹什麼,可莫辜負了王爺的一番好意。”那三貴的看著自家王爺的冷臉,不由的著急的衝著李月姐道。
李月姐此時一句多餘的話也不說,就是跪著,不管你們怎麼認為,總之她不收。
“大姐……”屋裡月娥月嬌不清楚出了什麼事情,只見到自家大姐著,也跑出來跟著跪到一起。
二王爺深深的看了李月姐一眼,冷冷的道:“那女誡都讀狗肚子身上去了,走吧。”說著,就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