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3/4 頁)
有些料到了,而她不告訴鄭典也是有這方面的顧慮的。
這事情,如果告訴鄭典,鄭典肯定要稟告二王爺,可目前的情形是,二王爺已經就賑災銀的事情告了太子一狀,太子之位已經不保了,若是這時,再告潰壩之案,這就是要太子的命了,那樣二王爺在皇上的面前就會落得個兄弟涼薄的印象,為皇上所不喜。
親親相為隱,到了這時,若是這事叫二王爺知道,他定然會把事情壓下的。
可是李月姐卻不能不告啊,其一,墨易身陷其中,她要還墨易清白。其二,幹河渠邊上的累累白骨,常讓她惡夢連連,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便是家裡人今後的安危啊。
這幾天她想的很多啊,金鳳和小囡兒最後為什麼沒有撤走,這幾封信是如何落到金鳳手上的,她不瞭解內情,但卻不能保證周家最後不發現這幾封信的事情,由此次炸壩可見,周家的狠毒更勝於前世,她不能不防啊。
所以,這狀一定得告,即使是會得罪二王爺,她也不退縮,不過,鄭典怕是要因為自己而被二王爺怪罪了。想著,李月姐便側臉看了鄭典一眼,這小子這會兒正一臉又氣又急的瞪著李月姐,顯然氣李月姐這麼重要的事情不事先告訴他。
李月姐抿了抿唇,又低下頭,反正只要典小子不負她,便是上天入地,她陪著就是。
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太太
“老二,這件事情,既是你的人提供的證據,那此事就交由你配合申大人和陳大人去查吧,查清之後,所有涉案人員,絕不姑息。”這時,皇上又冷哼著道,然後一揮袖子,帶著人離開了。
屋子裡的人連忙相送,卻被皇上伸手阻止了。只得回屋裡繼續坐下。二王爺擰著眉,薄薄的唇緊抿著,神色十分的板正,此刻卻是一言不發,他不發話,朱七爺也閒閒的坐著,一副郎當樣兒,只有李月姐和墨易仍然跪著。
申大人和陳大人雖從李月姐的嘴裡知道周家炸壩之事,但對於信的內容卻並不知曉,再看二王爺此刻如此神色,都是官場成了精的老狐狸了,哪裡會猜不到那情怕是另要內情,要不然區區一個周家,又哪裡值得二王爺親自出手,又如何能讓二爺這般慎重。
“二王爺,不知下官可否看一下證物?”到底陳宇陳大人年輕些哪,城府不夠深,先開口了,一邊的申大人一手輕輕的摸著有些花白的鬍子,讓人看不出他的心思。
聽到陳大人的問話,朱二才抬起頭,朝著一邊的朱七爺撇了撇頭,朱七爺便拿過那信,遞給陳大人,陳大人接過細細讀著,申大人也湊過頭,兩人一起看信。
看完之後兩人對視一眼,心裡都明白了,這事牽涉到太子,他們怎麼查?顯然的,雖然皇帝說是讓二爺配合他們查,實則卻是讓他們配合二王爺查。
只是······
此時那申大人又抬眼看了看仍跪著的李月姐心裡卻在思量著這事倒底是不是二王爺在背後操控,還是僅僅只是一個巧合?
皇上登基的晚,再加上這兩年旱災水災不斷,朝廷又各種積弊日深,國庫空虛,皇上是憂心如焚,再加上後宮美妃日日纏綿,那身體便是每況愈下,於此皇子的爭鬥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因此,這事若說是二王爺在背後操控那也在情理之中,但申大人又覺得若真說是二王爺操控,那手段又太赤果果了,不象是二王爺的辦事個性,據他所知,二王爺明面上行事板正,刻薄,但絕不蠻撞,因此絕不會在這個時候將事情捅開應該是暗地裡跟太子溝通,然後由皇上裁決,這才是二王爺的行事手法。
而現在這種情形,皇上等於被逼到檯面上了,太子亦沒有了退路,二王爺更將承擔一個兄弟不恭之名,而天下人都知道,皇上當太子四十幾年,最重的就是兄弟情誼,登基以來對同宗兄弟甚厚,那麼,此事若真是二王爺佈局那二王爺反倒會因此失了聖心了,那絕對是得不償失的,畢竟,太子也早失了聖心,誰都清楚,太子被廢那將是遲早的事情,又何須多此一舉呢,倒不如背後賣個巧壓下這事暗裡處理,全了兄弟情誼。
所以由此來看,申大人倒覺得此事或許並不是二王爺所為而是這位李姑娘自己的主意。
說起這位李姑娘,申大人雖然從未見過面,但卻是久仰大名啊,當年賄舉案,正是她的出頭,才讓他們江淮仕林逃脫滅頂之災,而今這潰壩案要是結了,怕是要掀翻一個太子,不得了啊。
只是很顯然的,這事情對二王爺來說卻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啊。
“那二王爺,本官二人就先去查查周家。”二王爺明顯心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