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的人在想什麼,沒有人會在想他自己所不熟識的人在這個深夜時刻會做些什麼……沒有……
(Chapter3 完)
Vol 41。高原老人之家(1)
2003年3月29日上午,和煦的陽光一掃曾經所有的陰霾。綠草成茵的高坡上,座落著一大墥乳白色的建築,它被包圍在隨處可見、星星點點的花叢中。
這墥建築有著紅色的屋頂和綠色的低矮圍牆,被賦予了一種輕鬆的生命力,這就是波特蘭最好的養老院——“高原老人之家”。
這所老人院由真正的慈善家(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構建的基金會出資修建。那些無依無靠的老年人在這兒可以享受到彷彿親人般的悉心照料——他們每人都有一個13平米大小的個人起居室和一個8、9平米的睡房。
即使如此,也並非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在這裡安享晚年。一方面限於這個老人之家的建築面積有限,另一個關鍵問題是,老人是否可以拿得出在這裡居住的資金。
可悲的是,當老人們用他們自己當初辛辛苦苦掙來的錢養活了自己的兒女成人之後,不斷增高的通貨膨脹率、住房貸款的償還、昂貴的生活消費就往往會把他們微薄的薪水榨得所剩無幾了。這個悲劇的後續部分是,部分子女往往不願意拿出甚至只是和當年等值的資金贍養老人。
相比那些配偶還尚在的老人而言,這裡的生活自然差了那麼一點兒(高原老人之家多是收住一些孤寡老人),但也算得上安享晚年了——為老人修建的眾多能跟得上時代潮流的娛樂方式全部由這裡的名譽院長出資。老人之家的工作人員(多是女性)也能得到頗為理想的待遇,可由於長年不能回家,前來應聘的人仍然很少。同時,想在這裡工作必須經過嚴格的稽核,因為院長也不希望為老年人服務的主旨落得個徒有虛名。還有個有趣的現象:在這家老人院裡的“工作人員”也不一定都是人。
早上8點半,高原老人之家的護理長泰瑞林格小姐(格林小姐38歲了,還是個老小姐,她打算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這裡的老人)從高坡上走下來,她遠遠看到一輛車子在坡下停住,很清楚是今天的“應聘者”來了。
車上走下來一男一女。男的大約40歲,戴眼鏡,淡黃色的頭髮修剪得很整齊,只是兩鬢已掛上斑白。他身穿藍色夾克和一條仔褲,攙扶他的太太下車。這位太太比她的先生略顯年輕,穿著一條花色連衣裙,金色的頭髮盤在腦後。她也帶著眼鏡,身材微微發福,像一般生過孩子的婦女一樣。
她懷裡抱著一隻高原雪地獵犬(就是《丁丁歷險記》白雪那樣的小狗兒,只不過現實中的成年高原獵犬比白雪體形要大一些)。
泰瑞林格小姐緊走幾步,上前握住那位太太的手,“高原老人之家歡迎您,愛德華太太,這位是您的先生?”
“啊,是的,我先生吉爾博特。愛德華,社會學家。這位就是我跟你說過的護理長泰瑞林格小姐。”
“幸會。”愛德華先生友好地和護理長握握手。
“那麼,我想,這一定就是今天的主角啦,它叫什麼名字。”護理長把頭轉向愛德華太太懷裡的小狗,它在“呼呼”地嗅著她的手。
“雪莉,雪莉。愛德華。”愛德華太太咯咯地笑著。
“啊,是個女孩子呢!真不錯,那麼,請跟我來吧,愛德華先生、太太。”護理長帶他們走上高坡。
“這就是高原老人之家,感謝你們帶著雪莉來到這裡,下面我要說說工作安排,”護理長是個爽快的人,很快切入正題,“您也許知道,我們這裡為老人們所做的是全城最好的,但即使這樣,有時候我們還是很難安慰他們寂寞的內心,在這一點上,小動物可能會有出色的表現,所以我們徵集動物護理員。不過我想您也知道,大多數寵物都不能勝任這一工作,有時候它們往往給人們帶來麻煩。所以我希望您能理解,儘管您一番好意,但是我們還是要觀察雪莉一段時間,以確定她是否真的能適應我們的工作。”
愛德華夫婦點點頭,表示理解。
“您是社會學家。”護理長轉而面對愛德華先生,“我們這裡也有一位長期駐守研究社會學家,雷切爾。貝基,也許你們認識。”
“哦?我聽說過貝基女士,她也在嗎?”
“不,前兩天回家了,不過今天就要回來。好了,我們先去登記一下……hi,你好,菲德曼太太,今天你看起來氣色真不錯!”護理長對門口一位坐著輪椅、老態龍鍾的婦人打著招呼。
“哦,你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