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2 一分情感打動你(3)
上帝大約沒有把她收回去的意思:30歲那年,終於等到了願意把心捐給她的人。手術前一天晚上她哭了一整夜,哭溼了白被單和枕頭,她哭自己終於重新拾回了生命,也哭那個失去生命卻救了她的人。
她只知道是個和自己同年齡的女子,結過婚,猝死於一場車禍;無從表達對那人的感激,她剪存了報道她換心手術的新聞,上面並列著她們兩人的照片。
然後他就出現了。起初他在病房踟躕,她還以為是訪者,後來卻成了常來聊天的訪客,在百無聊賴的病中,她常為了期待他而忙著在病床上梳妝;初戀的喜悅強烈地衝擊著她,畢竟由於自己生來脆弱的心,她連線吻也不曾。這一次她可以放心的吻了:別人的心在自己胸腔裡規律的跳動著,她的心跳不再強烈,卻十分安穩,她真的“放心”了,將半跪的他緊擁在胸前,她答應了婚事。
但她仍然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愛她,自己不過是個殘缺的人,依舊孱弱的身子,胸前永遠的疤痕……他竟然毫不棄嫌的、熱烈的愛著;每次她追問原因,他總是笑而不答,也許歷經滄桑的人感情較內斂吧,她知道他曾有過一次婚姻,但很快失去了。
她不知道的是他藏在衣櫃底層的小盒子,她在偶然間發現,好奇的開啟時,看見他的舊結婚照,含笑的新娘看來好面熟,好像……她凜然一驚,匆忙找出收存的換心剪報,不待對比,就知道是同一個人,那個把心捐給她的女子。
那顆心正在她胸中劇烈的跳著,碰痛碰痛。
招法招數分析:
○1:好奇心被開啟
本文運用了“懸念”這一情節構造手法,文章一開始就掛出了一個懸念:他為什麼會愛上她的?同時也推出了核心細節“他像孩子那樣,聆聽她的心跳”。但誰都沒有意識到這兩者之間的聯絡,一切都在外鬆內緊的氣氛中進行,有懸念的故事,一般都是這樣。
隨著對這位女子不幸遭遇的進一步批露,最初的懸念不斷沒有被揭開,反而越來越強,他怎麼會愛上一個心臟殘缺、身體孱弱的女子呢?情感和懸念像女孩子的辮子一樣,層層纏繞、逐步推進,直到最後,一切真相大白。。。。,懸念的答案是找到了,可情感的五味瓶卻被徹底地打翻了,對男女主人而言,幸乎?不幸乎?擬或還有更多的感受。。。!
○2:一分懸念 幾多期待
我們還發現:攙進了懸念的故事,比沒有懸念的故事,多了幾分吸引力,為什麼?這個問題你會在《三分手法吸引你》這一節中找到答案。
關於“情感 + 結構手法(懸念)”類的情節線,有結論如下:
一、懸念的加入,使得“單一情感線”在 “煽情”的基礎上,又增添了幾分吸引力。
如果把《心愛的》一開始的懸念去掉,只需去掉文章的兩句話就可以了(下面塗黑的部分)。但這樣一來文章的吸引力和精彩程度就大打折扣。我們看下面改變後的結果:
心愛的 (無懸念版)
他最喜歡像個孩子般趴在她懷裡,臉頰緊貼著她的胸脯,側耳聆聽她心跳的聲音。
“側耳聆聽她心跳的聲音。”這是她大一時寫的詩;她從小就覺得自己的心跳特別快,有時候運動稍微激烈些,心臟就好像要從嘴裡跳出來似的;即使漸漸長大,仍然是隻要爬上兩層樓,就彷彿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碰痛碰痛。
碰痛碰痛,她撫著劇烈跳動的胸口詢問雙親,爸爸低頭嘆氣,媽媽又流了一臉的淚。
終於知道自己有先天性心臟病時,她也流了一臉的淚。但後來就堅強了,不再怕病床、怕高懸的點滴筒、怕護士的白口罩,有時候還能平靜地看著儀器上自己心跳的起伏,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變成死寂的橫線。
上帝大約沒有把她收回去的意思:30歲那年,終於等到了願意把心捐給她的人。手術前一天晚上她哭了一整夜,哭溼了白被單和枕頭,她哭自己終於重新拾回了生命,也哭那個失去生命卻救了她的人。
她只知道是個和自己同年齡的女子,結過婚,猝死於一場車禍;無從表達對那人的感激,她剪存了報道她換心手術的新聞,上面並列著她們兩人的照片。
然後他就出現了。起初他在病房踟躕,她還以為是訪者,後來卻成了常來聊天的訪客,在百無聊賴的病中,她常為了期待他而忙著在病床上梳妝;初戀的喜悅強烈地衝擊著她,畢竟由於自己生來脆弱的心,她連線吻也不曾。這一次她可以放心的吻了:別人的心在自己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