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不存在的話,那就是在太平歲月裡活得太滋潤,太舒服,太過溫飽,太過豐裕的唐朝人,一種排遣時光的浪漫了。
當時,這三位詩人,都在風塵未遇之時,詩名是有的,功名卻未必。因此,也沒有私家車,可以自駕出遊,也不好意思向哪家出版社或哪家文學雜誌社打秋風,借用他們的公家車。這樣,詩人們在西市集合,出春明門,任由蹇驢馱著,在飛舞的雪花裡,在透著格外清新的冷空氣裡,往郊野蹀躞而去。
也許一路走來,有些累了,也許本來就沒有什麼一定之規,只不過文人雅趣罷了。恰巧路邊有座旗亭,便跳下驢來——自有人為你拴好牲口,進得店中。唐朝到了開元年間,整個社會處於一種大富足的狀態之下,以至像這類官道上的驛站,都免費向過往人等提供食宿便利。
不過,終究是文人的緣故了,多少還有一點瀟灑,還有一把風流。當然,他們屬於進京待考的舉子,非今天那些沒著沒落的北漂一族可比,是可以亮出身份,掏出官牒,享受這種優渥待遇的。但無論怎麼說,他們已是小有名氣的詩人,便額外付了點銀子,討了個雅座,要了一壺河東桑落酒,把杯弄盞,興高采烈地開始談天說地。文人在一起,能有什麼別的話題呢?無非誰寫得好,誰寫得壞,無非誰寫得不好,偏派紅包要大家說他好,無非誰寫得很壞,居然恬不知恥地搗弄到一個什麼獎之類,屬於言不及義的閒扯而已。
正當他們三位高談闊論之際,忽然,幾輛應該稱之為軒的高蓋馬車,停在旗亭外邊,頃刻,人聲笑語,喧然而來。詩人們望眼窗外,只見一行人,悉皆麗服盛妝,奢華曳冶,花枝招展,燦若桃李的妙齡靚女,加上若干她們的跟班聽差之流,進到店堂之中。聽她們的口風,毫無疑問,這班歡場人物,顯然也抱著與詩人同樣的心思,步履出鬧市,踏雪望終南,尋求一份野趣而來。
公元713年到公元741年的唐朝開元年間,說來不長,卻也不短的29年間,大概算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的最好年月了。惟其難得,所以杜甫有詩云“憶昔開元全盛日”,總也忘懷不了。這之中,除了物質因素外,更憧憬的,或者更神往的,則是開元年間那種難得的浪漫精神。
惟富足,才有可能浪漫;惟太平,才有條件浪漫。而整個社會能夠浪漫起來,有得浪漫,可以浪漫,是建築在相當長時間的國泰民安上的。
若是兵荒馬亂,疲於逃命,路有餓殍,民不聊生,大概很難有強烈的創作衝動,肚子都吃不飽,還能有心思作詩嗎?餓得前胸貼後膛,想風流也是風流不動的,杜甫在這方面最有體會了。在三年災荒期間,作家幾乎沒有什麼作品拿出來貢獻給大家,也是一個雄辯的證明。應該說,文學也好,藝術也好,只要趕上一個相對平穩,相對溫飽,而且,相對來說還是不怎麼苛虐文人和藝術家的年代,總會有一個長足的進展,庶幾無負於這個大時代。
其實,這三位詩人,準備一捷科舉,拿得進士名頭,溫習詩書,勾留長安,偶爾興起,踏雪郊遊的這個冬天,還只能算是“開元全盛日”的初始時期,好日月還在後邊呢!
可文壇的盛唐氣象已經顯現出來了,像李白、賀知章、王維、孟浩然等名氣更響的詩人,他們的作品,不僅為宮廷慕名,為帝王矚目,甚至連日本、朝鮮、雞林、西域各國,都不惜重金收購,視若瑰寶。那時的中國詩人,要比當下中國的小說家神氣一些,不是他們巴結外國的漢學家,而是外國的漢學家跟他們猛套近乎。就看李白那首《哭晁卿衡》中他與那位日本人阿倍仲麻呂的交往,便知大概。
這時,旗亭裡又走進四位絕姣好、絕豔麗的女子,毫無疑問,她們才是這次歡場人物聚會的主角。一時間,竟十分熱鬧起來。這群吸引眼球的美女,令詩人目蕩神移,鬟香鬢影,秀色可餐,遂不覺沉醉其中。可男歡女笑,打情罵俏,視覺上享受,聽覺上痛苦,坐了一會,終於也打算離開了。
唐朝的歌手(2)
沒想到有人提議,值此良辰美景,何不請這幾位姐姐拿出看家本領,唱上幾首從教坊裡傳出的曲子,令吾等一新耳目呢?唐朝的歌手,在宮廷的,屬於教坊,均系大腕;在藩邸的,屬於樂坊,也有名角;而在民間的,屬於唱班歌社,便是大眾娛樂了。
這三位詩人,王昌齡居長,便在閣子裡低聲對高適、王之渙講:此輩不知我們是誰,既然要歌,必歌時人之作,這倒不失為對吾輩之詩一次難得的評斷機會。到底要看看這些歌手,會唱出些什麼來。
說話間,音樂聲起,一位歌手引吭而歌:
寒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