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頁)
討蟹腹�拇砦螅�盟��尤鮮兜攪蘇獗臼櫚募壑怠�
當所有的寫作工作結束之後,李沫思為自己的心血之作取了一個醞釀已久的名字:《沒人替我們成長》。中國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丁寶坤教授是這本書的序作者,當沫思拿著厚厚的書稿找到她時,她被書的名字深深打動了,“獨立、自信、深刻而坦率,確實是孩子真實的聲音。仔細想來,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家長,作為心理諮詢師,我們都不可能代替孩子們的成長,無論我們的願望多美好,期望多高,理性多偉大,路,還是要靠孩子們自己去行走。”
“獨立、自信、坦率”,這何嘗不是我們的主人公獨特個性的寫照。就這樣,一本《沒人替我們成長》出版了,用母親的話說:“這本書的重要意義在於,案例中所涉及的青春期的各種問題及心理諮詢師的點評,使沫思處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雙重角色之間,她所遇到的問題也迎刃而解了。”
她從小就將自己定位於世界公民
每個有活力的孩子都曾經夢想成為偉大的人物,李沫思也不例外,她最初的理想是當一名偉大的外交家,做世界公民。與很多人不同的是,這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夢想,它影響著李沫思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選擇。
剛剛考入東北育才學校的時候,學校以隨機分配的方式決定哪些學生去日語特長班。日語特長班,顧名思義,就是把日語當作特長來學習,而其他科目仍然與其他班級相同並保持一樣的進度。日語班學生的負擔很重,而且進入日語特長班往往意味著要去日本留學而不能參加國內高考。考慮到學業的負擔以及今後的發展,有些家長都想為孩子轉班。在填報志願的時候,父母希望沫思報英語特長班,這一方面有利於高考,另一方面還可以強化英語,有利於將來去英語國家留學。但李沫思卻堅持報日語特長班,她認為自己各方面基礎比較好,有精力再學一門外語,一來能夠向外交家的條件靠攏,二來增加了自己將來去名校留學的砝碼。事實證明李沫思的選擇是很有前瞻性的,此後她被耶魯大學錄取,也與她能夠熟練掌握多門外語有著直接的關係。
讓孩子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8)
廣泛的涉獵和外語的學習,拓寬了李沫思的視野,她從小就將自己定位於世界公民。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遇了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象徵美國光榮與夢想的世貿中心雙子塔在全世界的注視中轟然倒塌。當時正讀初中的李沫思和同學們一起,透過電視看到了那如好萊塢大片一般戲劇性的一幕,很多孩子發出興奮的尖叫和呼喊,而她卻悄悄地走出了教室,來到美國外教的辦公室裡,對外教說:“我對美國人遭遇這樣的不幸感到非常難過。”聽到沫思的話,美國老師流下了傷心的眼淚,她說,作為一個美國人,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沒有安全感。
面對這種突發事件,初中時代的李沫思能做出這樣的反應,說明她從小就將自己定位於世界公民。
2003年,東北育才學校高三年級學生###葉被耶魯大學錄取,雖然別人並沒很在意,但李沫思卻記在了心上,這給了她極大的鼓舞,她的目標越來越明確:將來一定要上“耶魯”。
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日語特長班的學生可以選擇轉到高考班,參加國內高考,李沫思面臨了人生中的又一次選擇。是考國內名牌大學還是申請國外名校,究竟哪一條路更適合自己?母親和女兒一起進行了細緻的分析,“沫思愛好廣泛,想像力強,有創新意識,語言能力強,有好的組織能力。國內名校錄取以一張考卷定終身,沫思的優勢無法完全體現出來。而美國大學的錄取,除了學習成績之外,還要考慮其他素質,大學鼓勵個性發展,錄取考慮班級的多樣性,專業的選擇是在選修多門課程之後,與指導教師商議決定”,這對於興趣廣泛、喜歡自由發展的李沫思來說無疑是非常適合的。
經過認真的考慮,李沫思決定留在日語班,申請國外大學。但是,如果申請不到獎學金,四年一百多萬人民幣的學習費用家裡是很難承受的,要想出國讀書,李沫思只能靠自己的努力。這樣的決定也許是孤注一擲的,但“耶魯”是她的夢想,只要有希望,她就願意去嘗試。
備考國外大學的那段日子
目標確定之後,李沫思開始為自己制定計劃並按步驟實施:上網查閱或郵寄資料,瞭解美國名校的錄取要求及各個大學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準備標準化考試;創造機會和條件表現自己,為申請美國名校做準備;準備申請大學所需的材料。母親說:“那一年是沫思進步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