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用邏輯和理性很難填充或難以阻止的慾望的時候,將這個慾望懸崖勒馬的雖然是超自然又非現實的占卜,但是強有力的聲音是最富有魅力的。再加上令人驚異的一致性,或出於意料地聽到占卜師猜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時,其信賴度就會大幅提高,甚至會形成雖然沒有根據但要無條件相信的義務感。就因這種理由,由科學支配理性的21世紀,占卜屋依然盛行,並且其產業化的發展也變得日益蓬勃。
當人們很難相信自己的選擇或者很難輕易地下決定時,尋找照亮前方的燈塔和把人們引向安全軌道的圍欄的想法就會變得愈發強烈。與其一個人誠惶誠恐地決定所有問題,還不如去尋找那些至少能讓人安心的“燈塔”和“圍欄”,即便他們在多數人眼中違背了科學和理性,但相較於自己的彷徨,還有什麼能比這一種選擇更好呢?
投降和幸福只是一步之差。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命運而猶猶豫豫,與最終宣佈投降的事情相比,透過占卜這種積極的行動再踏出一步,就可以尋找到幸福的話,那麼就不能說成是被無意義的迷信所迷惑的事情了。
聽完占卜結果之後,所支付的錢稱作福債。顧名思義,福債指的就是欠他人幸運的債。與欠他人未來相較之下也許會好一些,至少這是令人安心的,可以想成是生活在這個複雜又危險的社會中,所需要的選擇性終身保險。只是希望人們不要被“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去做的話,將會面臨很大的災難,所以需要花費兩百萬韓元驅邪鎮鬼才能逃此一劫”就此助長不安的戰術家所矇騙,讓自己陷入泥潭。
因為“消費神”的降臨……(1)
行為經濟學的主張是,人的經濟行為不是根據合理的供給原則決定的,而是由衝動的、難以理解的心理判斷所決定的,它是現代經濟學一個新的分支科目。為了抓住人們的消費心理,戴著安裝有掃描器的眼鏡進到百貨商店,追蹤人們在看商品時第一眼所看的部位,從而當成陳列商品時的“神經營銷學”新技法。開發最尖端科學,強求人們拿出錢包,使人每天不買些什麼就難受的營銷手段是必然會產生的,現在正是“消費神”降臨這個社會最恰當的時候。
“消費神”不一定只會降臨到女性的身上。最近汽車、音響、相機、新型電腦還有電視這些電子產品,或者高階腳踏車等都屬於男性們的主要消費空間。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消費神”會給予人們強烈而又震撼的經驗。因此,向“消費神”所索要的費用也會相應地提高。
“消費神”摻雜在戀人之間,讓夫妻兩人因為消費品的關係而玩起了爾虞我詐的“捉迷藏”的遊戲,他們會整晚不斷地玩,不過更大的問題是,到了第二天也不能清醒過來。
“消費神”若是做出什麼過分的行為,便會存在走火入魔的危險。儘管如此,就像飛蛾撲火一樣,進行超越自身的經濟運營能力的消費理由,是麻痺理性的無意識動機的存在。
不知不覺中消費成為支撐那些積極消費者的唯一力量,就像酒精中毒者只有在喝酒的情況下才能停止手抖的症狀,精神也恢復到正常一樣,這些狂熱於購物的消費者也達到了冒著成為信用不良者的危險,刷卡買入自己希望的物品,心中的不安和緊張感才會消失的境界。
一次暢快淋漓的購物能讓心情暫時得到緩解,不過,反覆地進行如此高負荷的消費行為,會導致病原體抗性的產生。久而久之,若是想讓消費的衝動得到緩解,必須要以更頻繁的購物,花上比以前更多的錢,才能產生像之前一樣的效果。從某一時刻開始,自己其實並不需要的東西,已經完全變成消費過程中滿足自己消費慾的一個工具,它失去了本身的物用價值,而成為一個單位、一個符號、一個能讓精神得到緩解的病菌。在滿足了自己的消費慾之後,現實中的經濟問題擺在了面前,生活陷入到了困境中,甚至連吃飯都成了一個問題。因此,很多人在進行了瘋狂的購物之後,剛剛購買的東西再讓自己的罪惡感瞬間灌滿整個大腦。不過在關係領域或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緊張感和憂鬱感,都只有透過沖動性的消費才可以治癒這些不安的精神負擔,這已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但是這種習慣同時也加速了他們在消費觀上的罪惡意識,因此而形成的緊張與接下來購買更多更貴的商品相關聯,從而讓這些患者陷入到購物的惡性迴圈當中。
有一部分人是屬於與上述傳統的中毒模式正相反的情況,這種型別的人認為進行消費可以讓自我變得強大,他們認為自己的消費能力體現著自己本身的所有能力。他們樂觀地看待世界,並且擁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因而忍受不了自己輸給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