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地介紹了一場“超限戰”的例項,以後有一天如果戰爭學院開“超限戰”課,我相信這個案例肯定會不斷地被引用。� 王建:當代的南北矛盾,實際是發達國家的無產階級與發展中國家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是發達國家的製造業都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你搶人家發達國家工人的飯碗。這幾年很有意思,每年都開世界經濟論壇,唱經濟全球化的調,就是主張資本從中心國向外圍轉移,而在世界經濟論壇召開的時候,另一個與之唱反調的論壇——世界社會論壇也開會,去的都是各國工會,去反對全球化。發達國家的產業資本轉移,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產業“空洞化”和二戰後日本、“亞洲四小龍”、“東南亞四小虎”,以及中國的快速工業化,實際是一個南方國家“北方化”的過程,對南方國家來說有好處,所以南北矛盾已經不是對抗性矛盾了,南北雙方,互補的一面大於衝突的一面。� 王湘穗:現在在世界範圍分階級,不能以國家為結算單位,應該在全世界範圍內劃分,美國和歐洲的藍領,可以相當於南方的白領甚至金領。用傳統的階級分析方法,分析今天的全球化現狀,恐怕不能給出準確的答案,也沒法確定誰是你的敵人,誰是你的朋友。   
戰國化是今後世界的長期趨勢�
新戰國是一種思想,不應拿歷史來比附。 世界戰國化應該是一個長期趨勢,不是橫空出世的東西,當然也不是一下子就會過去。 � 王湘穗:今天的新戰國,雖然不能簡單比照中國歷史,但還是可以借鑑比較。目前的階段有些像處在春秋五霸的最後一霸向戰國發展的階段,美國有點像繼續想維持最後霸權的楚莊王。� 喬良:實際是這樣,咱們所說的這些東西,歸結為新戰國,是一種思想,真正拿歷史來比是牽強的。儘管人們喜歡說鑑古知今,但歷史上從來沒有一件事情能說明今天,你說它有五霸特徵也罷,三霸特徵也罷,只是為了最後說明咱們的思想。我們對這個時代及其特徵的認知和命名,我想關於什麼動因導致倒薩戰爭的發生這個問題談的差不多了,從經濟角度看倒薩戰爭必然發生,但是不是還有其他因素導致這場戰爭必然要打,有沒有這類因素?我們能挑選出一些這類因素嗎?� 李曉寧: 如果說新戰國就是大分裂,是不準確的。有一個過渡期。大部分的國家還是想留著聯合國的框架,再慢慢調整,包括經濟也還有全球化趨勢。� 王湘穗:世界戰國化應該是一個長期趨勢,不是橫空出世的東西,當然也不是一下子就會過去。� 王建: 有一些因素突然進入,就可能改變歷史的走向。在這場戰爭中,俄羅斯站出來了,使法德力量大增。原來我的設想,法德沒有抵抗能力,可能會接受美國這個方案。但是法德俄軸心形成,美國這場戲要重新考慮。它不打不行,但是如果打,法德俄同時動手對抗美國,有可能打勝一場戰爭。� 李曉寧:為了維護自己的小圈子,必須組織軍事同盟。� 王建: 現在美國和歐洲都拉中國。如朝鮮問題,美國、日本和俄羅斯都不請,就在中國談。給中國多大面子。而且不跟你提什麼人權的提案了,這不也給你面子嘛,拉法蘭到中國幹嗎來? 也是給你面子。還是戰國時代,我非常同意戰國時代,這場戰爭的結果是美國的企圖沒有達到,所以美國的金融風暴還是不可避免。美國金融風暴之後,它是消消腫,但是塊頭仍然很大,它畢竟有2萬億的物質生產規模,從世界上看,歐盟各國加起來比它大不了多少,東亞綁起來跟它差不多。所以它變成了一極,北美這一極加上歐洲和東亞一極,變成了三極結構,這就是戰國時代的雛形。這場戰爭肯定要打,我判斷是這樣,打的結果是美國人不可能戰勝法德俄。� 李曉寧: 美國的自由經濟有很多優點,也有很多很多的弊端,其中一條就是不抗打,美國要真抗不住法德俄,就頂多是個地區霸權。�王建:霸權的產生和更迭都是透過戰爭。� 李曉寧:在形成新圈子的時候,老的霸權者不會輕易退出來。在區域性會出現很多的熱點,會發生爭奪。美國人會逐步在一些地方退出,這個地方經過10年、20年的時間,會形成新的勢力,比如東南亞。美國人要考慮這個問題,現在全球是離了美國的技術,別人活不了嗎?不是的,技術現在已經能夠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 喬良:不管最終的結局怎麼樣,泡沫經濟破碎,都會有一個擠水分的過程,包括個人的收入水平。 � 李曉寧:對美國的未來,我的第一個觀點是,美國從現在開始走下坡路了。� 喬良:如果美國真垮掉,中國用來購買美國國債的1000多個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