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頁)
力。尤其是這個資訊處理能力。不簡單是有幾臺計算機的事。一個農民給他一萬臺計算機,最好的計算機,也沒有用。但是給一個非常好的,有非常好的管理體制和非常好的評估能力的系統,是有用的,這才是控制論之中非常重要的觀點。� 喬良: 你說這一點,肯定是我們的前提,我想在座的都認同,但我前面所說的資訊科技的普及,不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的。也就不在這裡展開討論了。� 李曉寧:美國人發動戰爭,是用戰爭手段打歐元。王建的看法給我很大的啟示,我現在要深入一步。 不用原來的那個投資體制來看歐元和美元之間的關係了,要看新的因素。一般說,投資投什麼?要看資訊評估系統的評估,有好的資訊評估系統就投得準一點,失誤少一點。投資評估這個能力,在中國、在日本,尤其在歐洲,慢慢在接近美國。現在美國人耍出一個最混的,最古老的東西,就是戰爭。我讓你形成不了這樣一個體系,你沒辦法。我改變你的格局,改變投資條件——你燉一鍋湯,我放一粒老鼠屎,你什麼湯也賣不了。我用戰爭改變你一切評估,用最古老的東西改變它。� 王建:投資評估系統的使用,是解決微觀的投資專案可行性問題,但是我用戰爭把投資的宏觀環境改變了,你的所有微觀評估就都是白費。 此外,你說資訊系統的建立可以避免盲目投資,這個不一定,恰恰是資訊系統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投資。新經濟投資中的這種浪費,簡直是荒唐的。我就舉一個例子,現在全世界已經建成的寬頻能力,可以讓全球60億人口,24小時不間斷打電話,所產生的資訊量在5個小時內就可以處理完,就這麼富餘,全球人可能同時打電話嗎?不可能,可能24小時打電話嗎?不可能。造成多大的浪費,為什麼2000年後一下子一大堆新經濟企業垮了,就因為圈的錢太多,讓他們過度發展,造成嚴重的過剩。� 李曉寧: 比如貝爾開始發明電話的時候,他認為他的發明是給總統釋出命令用的,不是給大家打電話聊天的。但是電話出來以後,變成民眾通訊的工具。實際呈現出的需求並不是設計者和發明者想像的那樣。可是這種計算機資料庫出來,不是為民用的,是作為決策用的,可是決策就幾家用就夠了,不需要那麼多。於是資訊製造業,就弄出遊戲機,弄出網路那些東西出來。人們就向這個方向投資,造成巨大的浪費。歐洲的資訊科技慢慢開始向決策部分加強,一層層地加強,現在正在做這個事情。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美國虛擬經濟玩的就是東亞地區的淨儲蓄�(2)
我再講一個問題,計算機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民用了。剛開始沒有找到太多可用的地方。 網路技術從20世紀90年代後,1996、1997年慢慢發展起來了,中間有20多年時間,70年代出現,資料庫一直是計算機的應用領域。給決策提供資訊支援。但用的非常少。後來人們用計算機玩遊戲、上網聊天,還有所謂的電子商務,這些其實是計算機非常沒有意義的一部分功能。採用計算機進行評估決策最早的行業是銀行系統。開始銀行用計算機結算、記賬,後來蒐集投資資訊,進行評估,所以出了那麼多的衍生物。虛擬的評估,原來都靠人調查,直觀的。現在靠資料庫來處理各種資料,出了那麼多的分析師和分析方法,這些都是使用計算機技術的產物。給金融業影響非常大。所以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金融體系發展趨勢是什麼樣的? � 王湘穗:實物經濟形態向虛擬經濟形態轉移,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出現?曉寧講是靠資訊科技。我承認,資訊科技正在改變世界,但具體到為什麼在金融上會發生變化的原因,我覺得王建提的觀點更直接,就是東亞淨儲蓄起了更重要也更直接的作用。� 李曉寧:我不是學經濟學出身。我認為經濟學是非常龐大的概念體系,可以有很多不同角度可以進入。那麼,我對經濟學有一個缺陷的部分感興趣。這就是技術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怎麼評估它?因為從資本主義開始,人們就是不斷地運用新技術來發展經濟。用資本來買技術,發展技術,做出產品,滿足人們需求。蒸汽機技術對英國工業革命貢獻很大。時代就是這樣不斷發展。所謂的高技術出現以後,對這個虛擬經濟起了巨大的影響。但這個技術容易使人們沉溺在資料中而看不到人們真實的需求,不斷地製造虛假的需求。所以這些金融投資上的高估,很多是技術上的高估。這些虛假評估並不是那麼有用。比如說,我們用杯子喝水有很長的歷史了,現在人們造出來一萬種高技術杯子,供你選擇,你會隨意拋棄原來的杯子嗎?其實人的需求是有限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