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4/4 頁)
要攻擊曹操的長安,必佔據漢中,此後諸葛亮六次北伐,都經過漢中出祁山作戰。 高迎祥也不例外,但在進軍漢中的路上,有一支隊伍擋住了他。 率領這支隊伍的,是孫傳庭。 對於孫傳庭,高迎祥並不熟悉,也不在乎,而且這支隊伍只有萬把人,似乎也不難打,他隨即率領軍隊發起攻擊,打了幾次,損失上千人,沒打動。 兵力佔據優勢,但多年的戰鬥經驗告訴高迎祥,這是一支比較邪門的軍隊,不能再打了,他決定繞道。 他的直覺非常正確,那支鎮守漢中,只有萬把人的部隊,在歷史上,卻有一個專門的稱呼——秦軍。 '1723' 之前我說過,明末的軍隊,戰鬥力昀強的,是關寧鐵騎,排第三的,是天雄軍,排在第二的,是秦軍。 關寧鐵騎強悍,因為機動,天雄軍善戰,因為團結,而秦兵的戰鬥力,因為個性。 我曾查閱明代兵部資料,驚奇地發現,秦兵的主力,大都來自同一個地方——陝西榆林。 榆林,是個非常奇特的地方,據說每次打仗的時候,壓根不用動員,只要喊兩嗓子,無
論男女老幼,抄起傢伙就上,而且說砍就砍,絕無廢話。
因為這裡只有士兵,沒有平民。 榆林,明朝九邊之一,自打朱元璋時起,就不怎麼種地,傳統職業就是當兵。平時街坊四鄰聊天,說的也不是今年種了多少地,收了多少糧食,大都是打了哪些地方,砍了多少人頭(按人頭收費)。幾百年下來,形成獨特個性,具體表現為,進攻時,就算只有一個,都敢衝鋒,撤退時,就算只剩一個,都不投降。 而且這裡的人跟民軍相當有緣分。聽說民軍來了,就算只是路過,都極其興奮,衝出去就打,男女老幼齊上陣,估計是當兵的人多,什麼張大叔李大伯,上次就死在民軍手裡,喊一嗓子,能動員一群親戚,後來李自成攻打榆林,全城百姓包括大媽大爺在內,都沒一個投
降,就憑這個縣,足足跟李自成死磕了八天,實在太過強悍。 孫傳庭的兵,大致就是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