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辣的計策,並隨即揮毫潑墨,寫下了一封彈章。
我曾整理過明代言官的奏疏,看過不下百封的彈章,罵法各異,精彩紛呈,但要論陰險毒辣之昀,那還要算是胡應嘉的這封大作,百年後讀來仍讓人毛骨悚然,冷風刺骨。
“臣吏科給事中胡應嘉上奏,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高拱身受陛下大恩,卻於皇上病重之時脫離職守,擅自回家,並將其值廬(即值班房)內的物品盡數搬回家中,臣實不知其有何用心?!”
毒,實在太毒了,要知道,嘉靖這一輩子昀怕的就是大臣另有所圖,當年徐階提議立太子,都差點被他給廢了,現在正值病重之時,高拱就開始收拾行李了,這不擺明了是要另起爐灶嗎?
按照嘉靖的性格,如無意外,他看到這封彈章之日,即是高拱斃命之時。而這條毒計更為陰險的地方在於,胡應嘉已經看透了高拱與徐階的矛盾,他知道,一旦此文上傳內閣,挑起戰火,高拱必定認為是徐階所主使,到時全面開戰,這個黑鍋就可以轉嫁給徐階,沒準還能得到他的賞識。
順便提一下,胡應嘉是徐階的老鄉。
這是一個幾近完美的一石三鳥之計,胡應嘉佈置完畢,便得意洋洋地等待著高拱的死訊,卻沒有想到他疏忽了一個昀為重要的問題——病人是容易被激怒的,但要是病到一定程度,想怒也怒不了了。
'1049'
此時的嘉靖同志已經病入膏肓了,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就等著去閻王那裡報到,哪裡還有精力去看胡應嘉的彈章?於是胡言官這份飽含殺人熱情的文書就落入了高拱的手中。
當高拱看完這份奏疏之後,頓如五雷轟頂,冷汗直冒,他大為惱火,當即認定這是徐階的陰謀,公開表示與首輔大人勢不兩立,並連夜找到郭樸,商量反擊的對策。
內閣裡被人排擠,張居正被人插足,現在又多了個胡應嘉,徐首輔恨不得去撞南牆,就在他焦頭爛額之際,另一個驚天動地的訊息傳來:
嘉靖死了
終於還是死了,死並不奇怪,這麼晚才死,那才是怪事。
要知道,這位仁兄幾十年如一日,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修道中去,並以大無畏的精神親身品嚐了據說吃了能長生不老的新型藥品——金丹,據分析,其主要成分包括金(Au)、銀(Ag)、汞(Hg)以及多種重金屬,礦物質。
嘉靖是個好同志,就這麼些玩意,他一吃就是四十年,且毫無怨言,而他竟然還是堅強地活到了六十歲,奇蹟,真是奇蹟。
說實話,對於這位仁兄,我並不感冒,但沒有辦法,他當政四十餘年,手下能人輩出,怪事頻發,不寫也實在說不過去,而回過頭來,看看這位天才皇帝的一生,實在令人感慨。
嘉靖是個聰明人,十六歲就能控制朝政,操縱群臣,而他的下屬大都能力超強,文臣夏言、徐階、胡宗憲全都權謀老到,武將戚繼光、俞大猷、譚綸個個兇狠強悍,可謂是人才濟濟。
然而國家卻變成了這樣一幅樣子,正如海瑞所說,百姓窮困潦倒,家家乾淨,官場腐敗橫行貪詐成性,國家入不敷出,年年鬧赤字,大明帝國逐漸滑向崩潰的邊緣。
出現如此之怪象,只是因為兩個字——自私。
嘉靖很自私,他認為做皇帝就是來享福的,沒有義務,只有權利,而為了享受,就必須分裂群臣,讓他們鬥來鬥去,自己的地位才能穩固。為了享受,就必須修道,這樣才能活得更長。至於國計民生,鬼才去管。
總之一句話,在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
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統三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朱厚熜——
還是死了。
不過如此
所以對他的死,也只有一個字可形容:
該
'1050'
不朽
在嘉靖崩掉的那一夜,第一個接到死訊的人,是徐階。 當然,你要指望他號啕大哭,痛不欲生,那是不太現實的,但聽到這個訊息後,徐階確實沉默了,並非默哀,只是因為幾十年的政治經驗告訴他,一個千載難逢的反敗為勝之機已
經出現,就在這個死人的身上。 他立刻下達了命令: “把張居正叫來! ” 此時的張居正只是一個翰林院學士,還不是內閣成員,自然也沒有值班的義務,所以當
他從熱被窩裡被人叫出來,頂著北京十二月的寒風跑進宮時,還是一頭霧水。 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