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4/4 頁)
昀終結果:吏部尚書陳有年。 '1331' 你要知道,王錫爵大人此時的職務,是內閣首輔、建極殿大學士,領吏部尚書銜兼太子太保,從一品。而顧憲成,是個剛提拔一年的五品郎中。 王錫爵的後面,有萬曆撐腰。顧憲成的後面,什麼都看不見。 第一把手加第二把手,對付一個小小的司官,然而事實告訴我們,顧憲成贏了。 因為在顧憲成的背後,是一片深不可測的黑夜。 我認為,在那片黑暗中,隱藏著一股強大的力量。 很快,事實就將再次驗證這一點。
當萬曆下令大臣推舉入閣人選的時候,顧憲成先生又一次冒了出來,上疏推舉人選。雖說這事的確歸他管,但奇怪的是,如此重大的政治決策,吏部的幾位侍郎竟然毫無反應,尚書陳有年也對他言聽計從。史料上翻來覆去,只有他的光輝事蹟,似乎吏部就他幹活。
而當萬曆同志看到顧憲成推舉的那個名字時,差點沒把桌子掀了。 因為在顧憲成的名單上,第一個就是王家屏。 作為吏部官員,顧憲成明知這傢伙曾把皇帝折騰得七葷八素,竟然還要推薦此人,明擺
著就是跟皇帝過不去。 所以皇帝也忍無可忍了,終於打發顧憲成回了家。 明代的官員,雖然罷官容易,升官倒也不難,只要過個幾年,時局一變,立馬就能回到
朝廷重新來過。而以顧憲成之前的工作業績和運動能量,東山再起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可誰也沒想到,顧先生這一走,就再也沒回來。 雖然把這人開了,萬曆很有點快感,但由此釀成的後果,卻是他死都想不到的。 自明開國以來,無論多大能耐,無論有何背景,包括那位天下第一神算劉伯溫,如果下
野之後沒能重新上臺,慢慢地就邊緣化了,然後走向同一結局——完蛋,從無例外。
例外,從顧憲成開始。 和趙南星一樣,自從下野後,顧憲成名氣暴漲。大家紛紛推舉他再次出山,雖然沒啥效果,也算捧了個人場。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