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且做事毫不拖拉,在受命之後,他片刻不停,即刻開始制定進攻計劃,調兵遣將。
然而沒過多久,讓萬曆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向辦事極有效率的宋應昌竟然主動表示,雖然朝鮮局勢極度危險,但目前暫時還不能出兵。 萬曆問:為什麼? 宋應昌答:我召集的將領之中,有一人尚在準備,我要等他,此人不到,不可開戰。 '1179' 對於宋應昌所說的那個人,萬曆也十分欣賞,所以他表示同意,並問了第二個問題:需要多久? 宋應昌回答道:至少兩個月。 事情就這樣定了,派遣明軍入朝作戰,日期初定為兩個月後,即萬曆二十年年底。
問題在於,明朝這邊可以等,朝鮮人你可以告訴他兄弟挺住,可日本人那裡怎麼辦呢?你總不能跟他說,我是要打你的,無奈還沒準備好,麻煩你等我兩個月,先別打了,我一切齊備後就來收拾你。
對此,宋應昌也束手無策,他只會打仗,不會外交,於是幾番踢足球后,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使命被交給了兵部尚書石星。 然而石星也沒辦法,他是國防部部長,連老本行都不在行,搞外交更是抓瞎,但他是一把手,關鍵時刻是要背黑鍋的,這事他不幹就沒人幹了,可又不能不幹。 在抓耳撓腮、冥思苦想幾天後,石大人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招聘。當然,不是貼布告那種搞法,而是派人私下四處尋訪。 在石星看來,我大明人才濟濟,找個把人談判混時間,應該還是靠譜的。 從政治學的角度講,這是個餿主意,如此國家大事,竟然臨時上外邊找人,實在太不嚴肅。 但事實證明,餿主意執行起來,倒也未必一定就餿。因為很快,石星就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沈惟敬。 大混混的看家本領 沈惟敬,嘉興人,關於此人的來歷,史料上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倒是相當一致——市中無賴也。 所謂市中無賴,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市井的混混。
對於這個評價,我一直有不同意見,因為在我看來,沈惟敬先生不是混混,而是大混混。 而之後的事情將告訴我們,混混和大混混是有區別的,至少有兩個。 大混混沈惟敬受聘後,很快就出發了,他的第一個目的地是義州,任務是安撫朝鮮國王,
在這裡,他見到了避難的朝鮮官員。 據朝鮮官員後來的回憶錄記載,這位沈惟敬先生剛一露面,就讓他們大吃了一驚——天朝怎麼派了這麼個人來? 因為據史料記載,沈惟敬長得很醜(貌寢),而外交人員代表國體,一般說來長得都還過
得去,如此歪瓜劣棗,成什麼體統。 '1180' 但接下來,更讓他們吃驚的事情發生了,這位仁兄雖然長得醜,且初見此大場面,卻一
點也不怯場,面對朝鮮諸位官員,口若懸河,侃侃而談,只要他開口,沒人能插上話。 於是大家心裡有了底,把他引見給了朝鮮國王李昖。 李昖已經窮極無奈了,天天在院子裡轉圈,聽說天朝使者來了,十分高興,竟然親自出
來迎接,並親切接見了沈惟敬。 接下來,他將體會到沈大混混的非凡之處。 一般說來,混混和大混混都有一項絕技——忽悠,但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忽悠的檔次和
內容差別很大,一般混混也就騙個大嬸大媽,糊弄兩個買菜錢;大混混忽悠的,往往是王公貴族,高階幹部,糊弄的也都是軍國大事。 而沈惟敬很符合這個條件,他只用了幾句話,就讓準備去尋死的李昖恢復信心,容光煥發。
他主要講了這樣幾件事:首先,他是代表大明皇帝來的(基本上是沒錯),其次,他很會用兵,深通兵法(基本上是胡扯),希望朝鮮國王不要擔心,大明的援兵很快就到(確實如此),有七十萬人(……)。
在談話的昀後,他還極其神秘地表示,和平是大有希望的,因為他和平秀吉(即豐臣秀吉)的關係很好,是鐵哥們(我真沒話說了),雙方攤開來談,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每當我覺得人生過於現實時,經常會翻開這段史料,並感謝沈惟敬先生用他的實際行動,讓我真正領略了忽悠與夢想的昀高境界。 綜合分析沈兄的背景:嘉興人,會說日語,還幹過進出口貿易(走私)。當過混混,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出,他可能和倭寇有過來往,出過國,估計也到過日本,沒準也有幾個日本朋
友。
當然,說他認識豐臣秀吉,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