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2/4 頁)
果難以接受,場面也相當詭異:上面提到的那五名核心主力,在上半場的比賽中發揮失常,失誤連連,很少打出往日默契的配合,其中的兩人更是形同夢遊!除了這五人,門將和左後衛的發揮也比較糟糕。
場邊督戰的諸葛亮,臉色鐵青:自己雖然是一個資歷尚淺的年輕少帥,但自從2014年3月開始執教生涯以來,自己指揮的球隊還從未出現過0:3的結果,不管是全場比分還是半場比分,從未這麼狼狽過!
中場休息時,諸葛亮和助理教練司馬懿交流,一起分析出現如此反常局面的原因——
首先,五名核心主力隊員的表現太過反常,不能排除他們是故意這樣做,商量好了一起消極比賽,聯手整蠱新任主帥諸葛亮!也就是說,他們想透過製造慘案的方式,來對抗諸葛亮的國足新政,來殺殺他的威風,好讓他難堪!
諸葛大帥,你不是自認為很牛嗎?不是讓我們核心主力全都下崗嗎?沒有我們的支援,看你怎麼玩得轉!
其次,也不能排除場上有些隊員為了避免受傷,有意收著踢,出工不出力,拼搶消極。半個月後中超聯賽就要重新開打了,國腳們基本都是各自俱樂部的主力球員,一些人或多或少有些個人利益上的考慮,特別是在面對比賽結果無關緊要的熱身賽時,他們會有意消極比賽。
第三,還有一個可能存在的主觀原因,那就是首發登場的隊員們普遍存在著輕敵思想,沒把對手科威特隊太當回事兒。畢竟科威特隊實力有限,而且在本屆世界盃亞預賽中早早出局,沒有晉級十強賽。
可他們沒想到,科威特隊上半場竟然踢得非常興奮,拼搶積極,進攻果斷,讓中國隊狼狽不堪!國足隊員們試圖進攻反撲卻效率低下,而後防又頻頻出現漏洞,局面完全失控!
第四,最近幾個月,很多主力國腳在國家隊和俱樂部賽事中來回奔波,比賽密集,身心疲憊,體能不足,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客觀原因。
在諸葛亮看來,除了體能不足這一客觀原因稍可原諒,其他三個主觀原因無法原諒!特別是前兩個主觀原因,性質極其惡劣,毫無職業精神可言!
雖然諸葛亮沒有讀心術,也沒有任何證據直接證明,這些球員的動機就是這樣的,當然他們事後肯定也不會承認,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他們內心的小九九。
教練們能看出來,場下的隊友們能看出來,解說員和評論嘉賓能看出來,就連大部分球迷,也能看出來!可是,這些球員竟然就敢這樣做!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就算你們不認同我,想對抗我的新政,想給我難堪,也不能拿國家隊的榮譽和尊嚴開玩笑!當然,我絕不會眼睜睜看著又一場國足慘案的發生,我諸葛亮有能力阻止它!
。。。
 ;。。。 ; ;
第五十章 恩威並施
下半場快開始了,諸葛亮走進更衣室。他表情平靜,沒有發怒,也沒有開動吹風機,只是沉默地看著隊員們,眼神讓人無法琢磨。
自從開始執教生涯以來,諸葛亮一直都在追求一種管理下屬的至高境界:不怒而威。怒吼式的責罵,看起來似乎能有效震懾不聽話的屬下,但比怒吼更令人心裡發毛的,是領導的沉默,鎮定,以及隨後做出的懲罰決策。
面無表情地環視球員們半分鐘後,諸葛亮終於開口說話——依然沒有大聲責罵,沒有宣洩怒火,沒有怒不可遏,只是平靜地宣佈了一項決定:下半場比賽開始前,表現失常的五名首發主力球員全部換下來,周瑜、關羽、典韋、甘寧和另一位年輕國腳替補出戰。
說完換人決定後,諸葛亮沒有再多說一個字,一臉平靜地走出了更衣室。
按照國際足聯的相關規定,此類熱身賽,每場比賽最多可以更換六名球員。諸葛亮在下半場剛開場就一次性更換五人替補上場,只留下一個替補名額,以防有隊員受傷等意外情況出現。
這樣的換人舉動,說明諸葛亮非常憤怒,但他只是在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其實,如果名額允許,他甚至想在半場一次性換下八名首發球員!
下半場,中國隊的精神風貌有了顯著的改觀,三軍用命,奮力拼殺!特別是關羽、周瑜、典韋、甘寧四位諸葛亮的嫡系愛將,他們自然會捨命支援自己的雙料主帥——決不能讓主帥的首秀給演砸囉!
科威特隊畢竟實力有限,而且下半場為了鍛鍊新隊員而頻頻換人。中國隊很快扭轉形勢掌控了局面,大舉反攻,在54分鐘和6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