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這時眾人都已看得分明,四名青衣劍士的劍法截然不同,二人的守招嚴密無比,另二人的攻招卻是凌厲狠辣,分頭合擊,守者纏住敵手,只剩下一人,讓攻者以眾凌寡,逐一蠶食殺戮。以此法迎敵,縱然對方武功較高,青衣劍士一方也必操勝算。別說四人對四人,即使是四人對六人甚或八人,也能取勝。那二名守者的劍招施展開來,便如是一道劍網,純取守勢,要擋住五六人實是綽綽有餘。
這時場中兩名青衣劍士仍以守勢纏住了一名錦衫劍士,另外兩名青衣劍士快劍攻擊,殺死第三名錦衫劍士後,轉而向第四名敵手相攻。取守勢的兩名青衣劍士向左右分開,在旁掠陣。餘下一名錦衫劍士雖見敗局已成,卻不肯棄劍投降,仍是奮力應戰。突然間四名青衣劍士齊聲大喝,四劍並出,分從前後左右,一齊刺在錦衫劍士的身上。
錦衫劍士身中四劍,立時斃命,只見他雙目圓睜,嘴巴也是張得大大的。四名青衣劍士同時拔劍,四人抬起左腳,將長劍劍刃在鞋底一拖,抹去了血漬,刷的一聲,還劍入鞘。這幾下動作乾淨利落,固不待言,最難得的是齊整之極,同時抬腳,同時拖劍,回劍入鞘卻只發出一下聲響。
勾踐見了居然呵呵大笑,鼓掌道:“好劍法,好劍法!上國劍士名揚天下,可叫我們今日大開眼界了。四位劍士各賜金十斤。”四名青衣劍士一齊躬身謝賞。四人這麼一彎腰,四個腦袋擺成一道直線,不見有絲毫高低,實不知花了多少功夫才練得如此劃一。
一名青衣劍士轉過身去,捧起一隻金漆長匣,走上幾步,說道:“敝國君王多謝大王厚禮,命臣奉上寶劍一口還答,此劍乃敝國新鑄,謹供大王玩賞。”
勾踐笑道:“多謝了。範大夫,接過來看看。”
范蠡走上幾步,接過了金漆長匣,只覺輕飄飄的,匣中有如無物,當下開啟了匣蓋。旁邊眾人沒見到匣中裝有何物,卻見范蠡的臉上陡然間罩上了一層青色薄霧,都是“哦”的一聲,甚感驚訝。當真是劍氣映面,發眉俱碧。
范蠡託著漆匣,走到越王身前,躬身道:“大王請看!”勾踐見匣中鋪以錦緞,放著一柄三尺長劍,劍身極薄,刃上寶光流動,變幻不定,不由得讚道:“好劍!”握住劍柄,提了起來,只見劍刃不住顫動,似乎只須輕輕一抖,便能折斷,心想:“此劍如此單薄,只堪觀賞,並無實用。“
接著轉頭看著林安道:
“學士見多識廣,周遊列國,不如也來一觀吳國的寶劍。”范蠡接著把漆匣捧到了林安的身前。
“吳越名劍,果然不凡啊!可惜未見歐冶子與干將、莫邪幾位名匠的風姿。”林安看了眼寶劍,也沒多說什麼。范蠡又把劍捧回勾踐面前。
那為首的青衣劍士從懷中取出一塊輕紗,向上拋起,說道:“請大王平伸劍刃,劍鋒向上,待紗落在劍上,便見此劍與眾不同。”眼見一塊輕紗從半空中飄飄揚揚的落將下來,越王平劍伸出,輕紗落在劍上,不料下落之勢並不止歇,輕紗竟已分成兩塊,緩緩落地。原來這劍已將輕紗劃而為二,劍刃之利,實是匪夷所思。殿上殿下,采聲雷動。
青衣劍士說道:“此劍雖薄,但與沉重兵器相碰,亦不折斷。”
勾踐道:“範大夫,拿去試來。”范蠡道:“是!”雙手託上劍匣,讓勾踐將劍放入匣中,倒退數步,轉身走到一名錦衫劍士面前,取劍出匣,說道:“拔劍,咱們試試!
那錦衫劍士躬身行禮,拔出佩劍,舉在空中,不敢下擊。范蠡叫道:“劈下!”錦衫劍士道:“是!”揮劍劈下,落劍處卻在范蠡身前一尺。范蠡提劍向上一撩,嗤的一聲輕響,錦衫劍士手中的長劍已斷為兩截。半截斷劍落下,眼見便要碰到范蠡身上,范蠡輕輕一躍避開。眾人又是一聲彩,卻不知是稱讚劍利,還是範大夫身手敏捷。
范蠡將劍放回匣中,躬身放在越王腳邊。
勾踐說道:“上國劍士,請赴別座飲宴領賞。”八名青衣劍士行禮下殿。勾踐手一揮,錦衫劍士和殿上侍從也均退下,只除下范蠡、林安兩人。
勾踐瞧瞧腳邊長劍,又瞧瞧滿地鮮血,只是出神,過了半晌,道:“怎樣?”
林安道:“吳國武士劍術,未必盡如這八人之精,吳國武士所用兵刃,未必盡如此劍之利。但觀此一端,足見其餘。最令人心憂的是,吳國武士群戰之術,妙用孫武子兵法,我以為當今之世,實乃無敵於天下。”勾踐沉吟道:“夫差派這八人來送寶劍,大夫你看是何用意?”范蠡道:“那是要咱們知難而退,不可起侵吳報仇之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