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醯媚愀酶�!�
這就是為什麼年輕的失業者不能取得社會援助的原因。因為一個人的貧窮,總會給人以無限的負面聯想:懶惰、笨、沒出息、花花公子、紈絝子弟……
自然,銀行一看你的簡歷就關上了大門,不會貸一個子兒給你。他們認為貸給你一分錢就是一分錢的呆賬、爛賬。
好單位也不會聘你,任憑你說得唾沫橫飛,老闆只會以為你在犯羊角風,因為單憑你一貧如洗的過去和身無分文的現在,你再吹噓自己都是無用,沒有人會相信你的能力。窮人會認為這個世界太不公平,太可怕了,貧窮既非自願,也非自取,人通常都喜歡用動聽的理由來將責任推脫得一乾二淨。這就像明末崇禎皇帝,他應該算是一個很勤奮、很敬業、有理想、有雄心的皇帝,想挽狂瀾於既倒,救明朝於累卵。可惜他又太過自負,他當了皇帝后最愛乾的事情就是大殺群臣,連明代第一虎將袁崇煥都沒逃出他的手掌心。結果李自成大兵壓境,崇禎自掛煤山了事。可有趣的是,這個殘忍的昏君臨死前竟寫下“朕非亡國之君,實臣乃亡國之臣也”。
亡國之君,主要責任還是在自己身上。窮人之窮,也是怪不了別人的。
在財富當道的時代風尚之下,窮人不得不接受被看輕這個悲慘的現實。窮人要想讓人正眼看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讓自己發達起來,而不是向富人求救。還是那句老話,江湖救急不救窮。如果富人開恩,拋給你一沓票子,別以為那是出於他的良心與慈善,多半他是有目的的。
富人本來已經很有錢了,可銀行仍不斷地勸他多貸一些,多貸一些,有錢就會給人以信心。如果一位有錢人向你借錢做大專案,你肯定二話不說便去開保險櫃。因為你覺得你也成了投資者,你根本不擔心他會還不起。如果來的是一個窮人,你肯定會藉口沒有,死死攥緊錢箱的鑰匙,生怕錢長了腳自己跑出來。你心裡很清楚,窮人還不起。
富人借錢是發展壯大,窮人借錢就是走投無路。所以富人借錢常常伴隨著理性的計算,窮人借錢則常常是叩頭作揖。借錢給富人是投資,借錢給窮人就成了慈善。世界上總是投資的錢多於做慈善的錢,資本家多於慈善家,所以窮人借錢必定是很難的。
很多時候,富人不需要靠說謊來達到目的,相反說謊的風險往往大於收益,所以他選擇用正常的手段來實現目標,一旦遇到挫折,他也有能力承擔後果。
銀行不願意貸款給窮人,並不是出於道德的懷疑,而是因為窮人還貸的能力讓它擔心。
在市場行為中,道德是非常無力的東西,所謂商業道德,其實是一種經濟規律,有利的事情,大家就遵守,一切的道德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的。
越有實力的企業,越能給人信心,越能得到信任,也就越容易得到幫助。信用是一種資格,沒有實力就沒有信用的保證,在一個成熟的商業社會,信用就是財富的象徵。
富人有信用,因為他有能力,他負得起責,而且,他是信用體系的受惠者,他知道珍惜。
窮人,雖然暫時還沒到那一步,但你得學著。如果你相信信用經濟是一種先進的、效率更高的經濟形式,如果你相信自己還沒有強大到不需要任何人幫助的程度,你自己就得先成為一個有信用的人。
近窮者窮
窮人大多生活在窮人中間,久而久之,心態成了窮人的心態,思維成了窮人的思維,做出來的事也就是窮人的模式。窮人身邊都是窮人,每天談論著打折商品,交流著節約技巧,雖然有利於訓練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漸漸囿於這些瑣事,雄心壯志都消磨掉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不是沒有道理的胡說,否則像孟母這樣的聖母,再笨也不會算不出搬一次家不僅有舟車之累,而且還要破費不少銀子,何況還連搬三次呢。
不用操心,從“鄰居學”上講,富人的豪宅可以鶴立於貧民窟,以顯示其富有;草根階層的破木屋卻斷斷不能躋身於高樓林立、燈紅酒綠的富人街。道理很簡單,窮人想在黃金地段霸佔丁點地皮,就算敲骨吸髓也是掙不來的,只能撿個偏僻角落安營紮寨。因此,最常見的鏡頭依然是富人與富人在庭院裡談大勢,窮人與窮人在大雜院裡數補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寫這句詩時不知明不明白:從物理學“做功”的概念上講,爬樓梯是最費“功”的,即使只有一層。我們喜歡爬緩坡,似乎走了很多路,但從“功”率上講,卻往往不及格,令人沮喪。窮人如果想上臺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