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生家的樓上、樓下、房間都成了捉迷藏的好地方。有的躲在樓上的稻草中間,有的躲在裝稻穀的木櫃裡,有的躲在床底下,實在不太好找。一次,輪到石頭找人,所有的人都找到了,就是不見春生,奇怪了,他會藏在哪裡呢?而這時的春生見大家找不到他,正從樓上一隻很大的裝大米用的陶瓷甕裡爬了出來,大聲喊道:“我在這裡呢!”那天,遊戲開始,春生來到樓上,正在尋找躲藏的好地方,突然,他開啟陶瓷甕的蓋子,見裡面空空的,什麼也沒有,於是他利索地爬了進去,並蓋上蓋子,誰也料想不到這也是躲藏的好地方。
捉迷藏玩夠了,大家就來到村東邊的小廟裡,比試誰攀登最利索。小廟不高,只見他們一個個從石徹的供桌上去,順著柱子往上爬,然後從一根樑上滑過去,如果誰滑不過去,將被淘汰,逐出遊戲隊伍。但是,沒有一個過不去的。時間久了,那根木樑變得十分光滑了。
攀登比試完了,大家又一齊來到村東的小樹林裡,比爬樹,盪鞦韆。這裡長有許多長藤樹,藤條又長又韌,人爬上去,雙手緊緊抓住藤條,在地上的人用手輕輕一推,人就在空中晃晃悠悠地盪來盪去,那個爽啊!這是大自然給造的鞦韆架。
到了冬天,常常下雪,記得有一次雪下得很大,一連下了兩天兩夜,地上的積雪足有兩尺多厚,夥伴們忙著堆雪人,有的還從家中拿來了木炭,往雪人的臉上裝上了兩顆烏黑的眼睛,有的給雪人戴上了草帽,這樣一個憨態可掬的雪人便堆好了。雪人堆完了,就開始打雪仗,打得非常激烈。春生雖然膽子比較小,但卻是個機靈鬼,每次總是偷偷地打幾下,然後就迅速地躲起來,這樣他很少吃虧。融雪時天氣比下雪時冷多了,積雪融融停停,到了後半夜都凍住了。到了第二天早上,許多屋簷頭都出現了又粗又長的冰稜子,十分壯觀。春生見了,連忙拿了竹竿去敲,將敲下來的冰稜子放在牆腳根,欣賞著,但冰稜子很快變短變細了,再過一段時間,冰稜子就不見了。
第三天,太陽出來了,春生就拿來竹篩子和幾個小夥伴開始捉麻雀。他們選一塊離房子較近的且平坦的空地,掃去積雪,灑上米或其它食糧,將竹篩子用一塊縛有長繩子的木條支撐著,人躲在房子裡,見麻雀來吃食時,繩子迅速一拉,麻雀就罩在竹篩子裡了。
4 “野炊”興塗黑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農家的小孩很小就要參加田間勞動。春生五、六歲就跟著夥伴們去捉魚、打豬草、砍柴、割牛草。上半年,青黃不接之際,春生跟著夥伴們去採野蔥、剪馬蘭頭,洗淨燒熟了好充飢。
勞動間隙,夥伴們免不了去做了不少壞事,如:
一次,大家見一家人家的桃子紅了,其實還沒有完全成熟,可當時大家那管得了這許多,就讓幾個人站崗放哨,幾個靈活鬼去摘,結果被桃主看到了。幾個靈活鬼摘了幾個就拼命逃,桃主逮不著偷桃人,就破口大罵:“吃毛桃,生毛病,死在桃樹底下沒人認。”鄉下人大部分比較粗俗,罵起人也不管惡毒不惡毒,大家習以為常,也不去介意。
沒過幾天,夥伴中的阿清看見某家的桑樹上長滿了一串串的桑葚,就說桑葚怎麼怎麼好吃,*生站崗,讓竹奶等幾人去摘,結果桑葚沒摘著,還差點給逮住了。主人是個老太太,她追不上偷桑葚的人,就站在自家門口不斷地罵罵咧咧:“這些小死儂——桑葉樹沒根,掉下來去噩”。
到了下半年,稻子收割之後,套種在稻田裡的馬料豆長勢很快, 而長在馬料豆田裡的嫩草密密的(春生那裡的人稱‘八月草’),那是耕牛最喜歡吃的草料。這時,大人、小孩都忙於拔八月草曬草幹,就是不養耕牛的人家也拼命去拔,因為這些鮮嫩的草幹到了第二年春耕時準能賣上好價錢。春生也不甘示弱,跟著大夥起勁地拔呀拔,曬了不少草幹。到了第二年春天還真賣了個好價錢,換回了不少糧食。
拔八月草時,田畈裡到處是一片猜拳聲:這邊“兩家好,三狀元……”,那邊“六六順,七巧都”,田畈裡沒有酒,就以嫩草賭輸贏。這些人學會了草拳,長大了在酒席上吆五喝六猜起拳來就運用自如了。
一天,夥伴們一起去砍柴,每人都砍了滿滿的一筐,大家正坐在山坡上休息,不知誰說了一句:肚子都快癟了,現在搞一次“野炊”怎麼樣?
“行!”也不知是誰湊了一句。因為當時農村有個習俗:秋天,拔幾根青豆在野外烤著吃不算偷。
壽榮、樟明就去拔了一大把青豆,並用小鋤頭在田塍邊上刨了坑,又撿來一些乾柴,將那些已經成熟的青豆放在上面,划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