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客奪去性命,每個人都知道是現任侍衛軍頭領榮祿救了聖駕,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肅順和怡親王的名字時不時地被提及,因為還有一些人和榮祿一起聽到了供詞,而中國人一向是喜歡道聽途說、傳播小道訊息和主觀臆斷的。
梅姑娘聽著這些傳言,她心中滿懷畏懼,顫抖不已。她知道他們是在議論她的父親肅順。叛逆!她的父親犯下了駭人聽聞的“叛逆”之罪。她對他毫無憐憫之心,雖然她曾試圖去敬慕他、孝敬他,然而他卻無法讓她感到父女之間有任何感情。她百思不得其解,她為何不喜歡她的父親,但是事實上她就是不喜歡。傾巢之下,豈有完卵,現在她猶感恐懼不安。叛逆無道,按照大清國法罪當伏誅,他的家族男女老少,上上下下一應處死,以免這個家庭將來再出叛逆,重蹈覆轍。
不容置疑肅順將被開刀問斬,梅姑娘也別無選擇,要走與他完全一樣的道路。她鍾情於榮祿,她將難以忍受這樣一種屈辱:榮祿知道她是叛逆之女,她將因此而被處死;她衷心愛戴慈禧,慈禧也始終寵愛著她。難以名狀的恐怖襲上心頭,一個她最愛戴的人,除了榮祿之外她最愛的人,將要下令把她嬌弱的生命交給劊子手,把一株鮮豔嬌嫩的生命之花放在野蠻的屠刀下。
可想而知,去北京剩下的旅程對梅姑娘來說是如此的漫長,她一直恐懼滿懷、顫抖不已。
十四、陰謀者的結局(1)
皇帝的靈柩浩浩蕩蕩地進了南池子,其行緩緩,其景穆穆。肅順和怡親王都隨行在送葬的行列中,可能他們正在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當不見慈禧和同治來迎接聖上遺體的時候,肯定就會有一出出人意料的好戲。一個戲劇性的訊息即將傳來:慈禧皇妃和同治罹難駕崩!於是包括肅順和怡親王在內的每個人就理所當然地會萬分震驚,理所當然地要求懲治兇犯,以靖國難!這樣肅順和怡親王就會揭露這個“叛逆”,並將他繩之以法,梟首以祭。他們倆位高權重,言之鑿鑿,顯而易見,那個身份卑微的侍衛軍頭領將會有口難辯,只能做一個替罪羔羊。
皇帝的靈柩浩浩蕩蕩地進入了南池子,來到了紫禁城的東門——東華門。
按照傳統習俗,在葬禮上,前庭上方要搭起蓆棚,包上白布,在中國,白色表示哀悼。寡婦要身穿白色孝服,服孝百日;百日之內,除了睡覺外,孝服既不能離身,也不能更換。人們都在翹首以待皇后和皇妃在前庭迎接喪葬隊伍和皇帝遺體,當然不包括肅順和怡親王。前庭都用象徵皇室的黃色裝飾,而且用黃色材料嚴嚴實實地覆蓋著,因為人們認為裝有遺體的棺材不宜外露。
靈柩漸漸行近東華門,氣氛頓顯緊張起來。在那些歲月裡,旅途中的資訊是無法傳遞的。肅順和怡親王對侍衛軍頭領根本沒有任何懷疑,這種信任使他們根本想不到在熱河與北京之間的山谷中,慈禧的營帳裡所發生的一切出乎意料的事情。但是,他們確信,他們看中的這個頭領有勇無謀,只圖一己之私利,而置道義於不顧,所以他一定會馬到成功,不負他們的重託。
靈柩進了東華門。
庭院裡,孀婦慈安憂傷地跪著迎接她皇夫的遺體。在慈安旁邊,跪著慈禧!在慈安和慈禧之間跪著同治!
肅順疑竇頓生,他看看怡親王。怡親王看到了這一切,但是他對肅順視而不見,迅速地移開了目光。肅順迅速把目光轉向慈禧,發現她也正看著他。在後來的歲月裡,當慈禧說起這一段插曲的時候,說當時肅順那醜惡的嘴臉白如死灰,幾乎賽過在場的梅姑娘的白臉。梅姑娘是一等宮眷,所以她和慈禧在一起迎接咸豐遺體。
於是肅順垂下了眼瞼。在場是否有人注意到肅順和慈禧之間的這些細微的動作呢?這不得而知。接著還必須要舉行一個儀式。肅順是尚書,而怡親王是皇室成員,他們都必須參加這一儀式。
前庭搭著白色蓆棚,蓆棚下掛著白色燈籠。太監、宮眷、后妃和同治都身穿一襲白色孝服。平時其他喜慶場合蠟燭都是紅豔豔的,而葬禮上蠟燭都是綠色的,只有蠟燭的綠色才能調劑那呆板單調的白色。
慈禧、慈安和同治按照古老的儀式跪著迎接咸豐皇帝的遺體。這是一個莊重嚴肅的儀式。一個皇帝,雖然他已經魂歸九天,卻依然像活著的時候那樣受人頂禮膜拜。肅順跪在那裡,對怡親王輕聲地說:
“看!要是當初你對我言聽計從,在離開熱河前就把那個女人殺了,現在哪還會有這種麻煩!我們沒有將她置之死地,現在她將置我們於死地!”
怡親王是個懦夫,一向膽小如鼠,他沉默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